:::主要內容區

兔化豬瘟疫苗對野外豬瘟病毒感染豬之保護效力

家畜衛生試驗所 潘居祥

  豬瘟是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敗血症,以全身性出血為主徵,感染率與死亡率均高達95%。台灣在日據時代就有豬瘟發生且相當嚴重,1947年本病發生率曾高達8.13%。自1958年以來,台灣全面性使用LPC兔化豬瘟疫苗(以下簡稱LPC疫苗),豬瘟發生率降為0.06%,1965年以來發生率再降至0.02%以下,目前則尚有零星發生。台灣四十多年來實施LPC疫苗免疫結果,雖使豬瘟發生率大為降低,但仍無法消滅田間的豬瘟病毒。而豬瘟病例的肉眼病變,也由以前常發的典型豬瘟病例,轉變為目前常見的不典型豬瘟病例。令人聯想到,田間豬瘟病毒的性狀是否已經有所改變?不典型豬瘟病例的出現,是否為不同的豬瘟病毒株所造成?諸多疑點,有必要從田間找出不同的豬瘟病毒,並進行它們對LPC疫苗免疫豬之攻毒試驗,分析現行使用的LPC疫苗對於它們是否仍具有保護效力,以供防疫參考。

  台灣的豬瘟病毒,自日據時代以來,經歷長久時間演化的結果,到底目前台灣田間存在有幾種不同基因型的豬瘟病毒株,國內尚缺乏此方面的資料。為了瞭解國內豬瘟野外毒基因型變異情形,以便篩選出具代表性之病毒株來做為LPC疫苗免疫豬之攻毒株,乃將本所從1993年至2001年間所收集到的豬瘟野外分離毒共141株,進行核酸部份定序,定序位置為病毒核酸E0醣蛋白基因區,長度為433 bp。最後將定序結果經由序列分析軟體轉成基因樹狀圖,由樹狀圖的分佈情形可看出,近10年來,國內豬瘟野外毒可分成兩大族群。再將此兩大族群之核酸序列與基因庫中來自全球各地的豬瘟病毒核酸序列進行比對,結果發現,其中一族群在基因庫中無法找到與其相近之病毒株,此族群是豬瘟病毒演化上很獨特的一群,且出現在台灣1990年代早期,謂之本土型病毒株,此群病毒很可能從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另一族群可從基因庫中找到相近的大陸株與歐洲株,謂之新入侵型病毒株。再從2型野外豬瘟病毒之年代分佈圖看出,1993至1994年間分離到的豬瘟野外毒有88% 屬於本土型病毒株。但在1995年時,另一型病毒株突然崛起,佔有率為當年送檢病例的81%,此新型病毒稱為新入侵型。比對本土型與新入侵型病毒株之E0醣蛋白基因區,發現兩者之間存在有很大差異,其核酸相似度為82~85%。更令人好奇是,自1996年以後本土型病毒株已經無法從田間分離到,似乎已經從田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新入侵型病毒株不斷從田間被分離到,在去年(2001)的爆發流行中,我們檢測38個豬瘟病例,結果全部為新入侵型病毒株。台灣在全面實施LPC疫苗免疫注射情況下,發現此兩型病毒於田間有明顯消長情形,此種由新型病毒取代原有本土型病毒的流行病學上的特徵,過去在同一血清型病毒間很少發生。

  接下來進行LPC疫苗免疫豬之攻毒試驗,很重要的一項課題是做為攻毒用病毒株之選擇,也就是要能代表田間流行的病毒株。1987與1989年,國內曾有兩位學者,分別以當時由台灣分離的豬瘟野外毒株,進行LPC疫苗免疫豬之攻毒試驗,結果兩位學者皆認為該疫苗對豬瘟野外毒仍具有很好的保護效力。由於當時進行攻毒試驗所使用的病毒株應屬本土型病毒株,且自1996年以後即未能從田間分離到本土型病毒株。所以現今我們進行攻毒試驗時,對於病毒株的選定,是以新入侵型病毒中的2株病毒(屏東-1999及雲林-2001)做為攻毒代毒株,並進行2批攻毒試驗。

試驗一

  9頭8週齡SPF小豬以LPC疫苗採1、1/10及1/100劑量分別免疫3頭小豬,經14天後與2頭未免疫對照組同時進行豬瘟野外毒(屏東-1999)攻毒試驗。攻毒後每天量肛溫、採抗凝血、血清及採集口、鼻拭液。結果出現2頭未免疫對照組及一頭1/100劑量免疫豬於攻毒後第4天體溫開始升高,隨後呈高溫稽留並出現發病現象,其餘試驗組之體溫則未有明顯上升現象。3頭發病豬經攻毒後第23天左右相續死亡,其餘耐過豬皆健康存活。攻毒後第36天將8頭外觀健康之耐過豬進行剖檢,結果各臟器皆看不到豬瘟病變。最後採集脾臟、淋巴結及扁桃腺等各重要臟器,製備成10倍乳劑,供病毒分離及RT-PCR檢測。再將採集樣品進行病毒分離、RT-PCR反應及血清中和抗體等各項檢測。抗凝血經病毒分離結果,只在未免疫對照組及1頭1/100劑量免疫之試驗組,於攻毒後第3天開始出現病毒血症,其餘豬隻均未能從血液中分離到病毒,血清進行RT-PCR檢測豬瘟抗原亦得到與抗凝血之病毒分離相同之結果。口鼻拭液經RT-PCR檢測結果,只有在3頭發病豬可以檢測到排毒,其餘耐過豬皆檢測不到排毒現象。由血清中和抗體檢測結果發現,發病豬(豬號:362,363,373)之抗體價至攻毒後第9天皆未見爬升,最後皆死亡,而耐過豬之抗體價皆能快速上升。最後將8頭耐過豬於攻毒後第36天予以剖檢,檢查各臟器皆看不到豬瘟病灶。另採集脾臟、淋巴結、扁桃腺等臟器,製作成臟器乳劑,經病毒分離及RT-PCR檢測皆呈陰性反應。

試驗二

  8頭11週齡之SPF豬以LPC疫苗毒採1/10及1/100劑量分別免疫4頭小豬,經14天後與1頭未免疫對照組同時進行豬瘟野外毒(雲林-2001)攻毒試驗,攻毒後之試驗項目均與試驗一相同。結果8隻1/10及1/100劑量免疫之試驗組全部耐過存活,而未免疫對照組則發病死亡,與試驗一相同。

結 論

  1. 根據病毒核酸序列比對結果,現有之野外豬瘟病毒確與過去之野外毒不會。

  2. 由LPC疫苗免疫豬隻,再以新入侵型野外豬瘟病毒攻擊結果,獲悉LPC疫苗仍具有良好的保護效果。農民只要確實依免疫適期施打疫苗,必能防止野外豬瘟病毒的入侵。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