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玖、畜牧管理

一、畜牧獸醫管理
二、輔導毛豬產銷
三、牛羊家禽產銷
四、動物疾病防治
五、飼料與動物用藥品管理
六、畜牧污染防治

  積極推動生產技術改進、品種改良以及疾病防治計畫,以降低畜產品生產成本及提高畜產品品質。為兼顧畜牧生產與生態平衡,繼續加強指導農民改善牧場經營理念,並輔導設置畜禽排泄物與廢水處理設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一、畜牧獸醫管理

(一)研議及管理有關畜牧獸醫法規

  1. 配合畜牧法草案之立法進度,研訂「畜牧法施行細則」。
  2. 擬訂「動物保護法草案」加強動物保護。
  3. 配合動物傳染病防治病條例之修正公布,研訂「動物傳染病防治條施行則」。
  4. 審議與釋示各種畜牧獸醫法規。

(二)獸醫師(佐)之登記與管理,核發獸醫師證書344張,獸醫佐證書87張,獸醫佐執業資格認定證明書111張。

(三)參加國際畜疫會向國際畜疫會報告動物疫情6次。

(四)加強飼料(飼料添加物)輸出證明書436件及督導省市政府核發飼料(飼料添加物)輸入登記證266件。

(五)加強動物用藥品之管理

  1. 核發輸入動物用藥品許可證80件,製造動物用藥品許可證51件,動物用藥品輸出證明書191件,補發或換發動物用藥品許可證31件。
  2. 辦理動物用藥品許可證展延2,650件及變更登記811件。

二、輔導毛豬產銷

  85年毛豬總生產量為1,431萬頭,較84年增加0.9%,生產總值約新台幣886億元。其中毛豬內銷875千公噸,全年平均價格為每百公斤5,759元,較84年平均下跌3.3%。另85年外銷日本冷凍(藏)切塊豬肉及半邊屠體肉272千公噸,仍居日本進口豬肉四大供應國之第一位。本會自81年度開始執行「養豬政策調整方案」,輔導小養豬戶提升養豬技術,建立養豬戶登記(建檔)制度,辦理毛豬計畫生產,並輔導冷凍(藏)豬肉屠宰加工廠商與家畜(肉品)市場及農會、合作社、大養豬場及台糖等4個毛豬產銷管道訂立契約,加強市場產銷之輔導與管理功能,使豬價維持長期之穩定。

  85年輔導農民團體辦理毛豬共同運銷供應內銷市場5,404,059頭,市場佔有率66.4%,其中農會系統3,180,301頭,合作社系統2,223,758頭。

  遴選願記帳且具高度配合意願之養豬戶,成立降低毛豬產銷成本示範區29處,由政府輔導養豬戶辦理共同採購、共同僱用特約獸醫師,並提供飼料化驗、疾病診斷、飼料配方調整及經營管理等多項服務,以擴大推動降低毛豬產銷成本示範工作。85年降低毛豬產銷成本工作,除完成豬場電腦管理系統之改版外,並辦理電腦管理講習,全年合計推廣1,000餘套豬場電腦管理系統,對豬場管理工作電腦化之推動助益甚大。此外,亦續編台灣優良豬舍實例1冊,優良公豬精液推廣目錄2冊及拍攝降低毛豬產銷成本技術示範錄影帶5卷,並配合辦理各項豬人工授精及經營管理班。

  台灣黑豬品系在尋求更快速改良豬的繁殖性能,提高每頭種母豬年產上市肉豬數,並發展具有本土特性及產品區隔的畜產品,來增加我國加入WTO後養豬業之國際貿易競爭力,畜試所將桃園豬與杜洛克豬雜交後代選留黑色母豬自交,進行合成豬種選育,至84年度成果如下:台灣黑豬品系之繁殖性,平均每胎分娩總頭數10.0±0.2頭,平均8週活頭數6.7±0.3頭,此品系之平均每胎分娩總頭數比同期核南場杜洛克種多1.1頭,而平均8週活頭數多0.5頭。生長性能測定黑豬品系成績比同期杜格克略差。屠體性狀黑豬品系之屠宰率84.8±1.4%,瘦肉率為49.9±3.6%。

三、牛羊家禽產銷

(一)乳牛與牛乳產銷

  1. 乳牛群改良計畫
    為提昇酪農經營效率及乳牛育種水準,推動乳牛群改良計畫,85年12月為止參加酪農計196戶,測試泌乳牛群9,104頭,預計其年泌乳潛力約6,400公斤。另外辦理乳牛登錄工作,完成乳牛基礎登記6,545頭,轉登錄600頭,並已建立乳牛拍賣系統。
  2. 牛乳生產及乳價
    85年牛乳生產315,876公噸,酪農戶954戶,飼養乳牛111,278頭,泌乳牛61,460頭,每頭泌乳牛平均產乳量5,140公斤,平均規模117頭。乳價仍維持79年12月廠農所協調訂定之水平,未調整。
  3. 冬季剩餘乳促銷
    為避免夏季乳的過度擴張,影響冬季乳量過剩嚴重,85年經協調產銷銷雙方同意暫時停止乳牛進口,並將冬季乳促銷工作改為全年度整體鮮乳推廣之具體措施,為此與乳品公會配合辦理多項促銷計畫。85年度冬季剩餘乳雖略為增加,但乳品廠的處理技術已臻成熟,消化不少,其量約為30,000公噸,佔全年乳量10﹪左右。
  4. 推動「降低牛乳生產成本」
    今年除繼續推動示範戶推廣模式外,並拍製乳牛飼養管理錄影帶免費供應酪農,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將台灣地區分為五區,每區二天的巡迴舉辦經營管理研討會。另外由畜試所舉辦二期人工授精班,訓練40位酪農乳牛人工授精技術,以解決獸醫師之不足,同時也教導TMR觀念,提昇其飼養技術。南北2個技術服務團以原選的17個示範戶,由專人定期赴現場輔導並召開研討會,依據各示範戶之DHI管理資料、經營成本資料,討論各場經營缺失與改善方法。另外並補助與提供貸款以協助示範戶擴大經營規模與更新設備。

(二)肉牛產銷

  為健全肉牛產銷制度及提升由農戶主導報價之能力,輔導縣級肉牛合作社,依區域與銷售對象,分別辦理活牛運銷、溫體牛肉、冷藏肉與加工品之直接供銷作業,活絡肉牛交易及省產牛肉消費市場,成效彰顯,雖曾受瘋牛病之影響,惟全年平均牛價維持在每公斤70元左右,農民收益穩定。

(三)家禽產銷

  由於業者自行辦理產銷資訊,本年全年家禽產銷維持平穩,價格起伏變動少,毛雞全年平均價格維持每公斤33元,雞蛋24元,毛鴨40元,鴨蛋36元,是家禽產品價格最穩定的一年。輔導各家禽合作社及團體,辦理家禽產銷等相關業務,主要工作臚列如次:

  1. 繼續協助養雞協會及養鴨協會,加強推動產銷督導工作,辦理每日行情報導,調節產銷維持供需平衡,穩定價格。
  2. 健全家禽有關之合作社營運功能,獎勵禽農社員組成產銷班,辦理資材共同採購,產品共同運銷,以降低產銷成本。
  3. 依照洗選分級包裝鮮蛋及液蛋之CAS標章規範,繼續擴大輔導,現已有30戶廠商加入CAS標章輔導。
  4. 整合台灣土雞品系,促進土雞體型規格化,並輔導建立CIS品牌標誌以利推動土雞電宰,開拓國內外市場。

(四)羊乳及肉羊生產

  為改善以往自產自銷的經營形態,輔導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從事羊乳產銷經營示範,符合衛生安全標準,獲致消費大眾肯定。肉用羊因消費市場之開拓及拍賣市場之建立,羊肉價格尚稱穩定,傳統羊肉消費日益活絡。

四、動物疾病防治

  控制動物傳染病為維護動物生產的重要先決條件之一,動物疾病不但關係動物的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也關係我國畜產品外銷的競爭力。本項工作有賴於平時加強農戶飼養衛生推廣,注重畜禽整體疾病預防工作,如於動物傳染病發生時,動物防疫單位能迅速加以正確檢診並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則能減少動物傳染病所致的經濟損失,並

可提供國人安全衛生的動物性蛋白質。動物疾病防治工作包括:推廣方面,強化動物疾病防治工作體系,辦理推廣教育,並進行動物疾病檢診及控制的輔導;研究方面,對主要動物傳染病的病因,流行病學及診斷等進行研究。

(一)強化動物疾病防治網

  為配合畜牧生產之規劃,維護畜牧生產之安全環境,本年繼續加強縣市(包括院轄市)家畜疾病防治所之設備及人員訓練。另為加強病性鑑定之時效及準確性,完成4次家畜疾病檢驗技術評審會,二班次獸醫臨床微生物檢驗講習班,8次組織病理研討會並編印組織病理研討會專輯1,000冊供各家畜疾病防治所實施診斷時之參考。在加強設備方面,本年共計補助防治所儀器設備48件,防疫車4輛。

(二)加強動物檢疫及疫情監視

  為遏止非法走私進口動物及其產品之風氣,並加強該等私貨之查緝及其處置,有關單位均依「走私進口動物及其產品處理方式」之規定辦理,由於本方式切實執行,已以具防杜走私成效,確保國內畜牧產業安全。我國為口蹄疫、牛瘟、非洲豬瘟及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等惡性動物傳染病之非疫區,為保持此非疫區狀態,經整年之嚴密監視及監測之下,已證實我國仍保持為該四種惡性疫病之非疫區。強化國內外動物疫情情報系統,按月將國內發生之傳染病報表分送國際畜疫會會員國和友邦參考或交換疫情資料。為此,已建立各級防疫單位動物疫情電腦化連線作業,迅速而確實掌握疫情,發揮動物疾病疫情預警之功能。

(三)草食動物疾病防治

  繼續辦理乳牛、乳羊及鹿之結核病檢驗,85年共檢驗乳牛102,820頭次,呈陽性反應者546頭,均已撲殺。乳羊與鹿之結核病檢驗仍採申請制,由農民主動提出申請,各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免費提供檢驗服務,全年共計檢驗乳羊44,998頭,陽性反應者63頭;鹿5,132頭,陽性反應者210頭,陽性反應者均勸導淘汰宰殺。另篩選出之結核病檢驗陰性養鹿場名單已透過報紙公布,以提供消費者採購鹿產品及鹿農購鹿參考。在布氏桿菌病防疫方面,經全面檢查乳牛41,200頭,乳羊30,722頭,均呈陰性反應,證實我國乳牛與乳羊群仍處於布氏桿菌清淨狀態。

(四)豬疾病防治

  1. 實施豬疾病檢診,經檢驗出豬瘟60件7,097頭。發生件數較84年增加。同時並積極進行豬瘟撲滅計畫工作。
  2. 推動「豬瘟撲滅方案」,預計於1999年和日本同步宣布為「非豬瘟疫區」。培訓豬瘟撲滅宣導講師計77名。
  3. 推動豬場衛生管理措施,落實自衛管理制度,全面分區舉辦撲滅豬瘟宣導講習及自衛防疫講習,以利撲滅豬瘟工作之推展。
  4. 宣導及建立仔豬移動管理制度,禁止25公斤以下仔豬移動。完成「禁止運輸體重未滿25公斤之豬隻活體」公告,以阻斷因仔豬移動而引起田間豬瘟病例發生。
  5. 建立並推動豬瘟疫苗補強注射及診斷方法。完成「豬瘟診斷方法」公告,並由臺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建立診斷技術監測方法,定期調訓各縣市防治所人員。

(五)禽病防治

  1. 建立養禽業者自衛防疫體系,宣導及教育農民有關禽病衛生保健知識,除編印「禽病防治手冊」、「禽病彩色圖譜」外,並拍攝「禽病防治錄影帶」供禽病防治工作人員及養禽農戶教育訓練用,同時配合禽病防治工作,於疫病流行期前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農民講習班藉以提高農民防疫知識水準,計舉辦86班,參加農民達6,456人。
  2. 輔導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推行種雞場雛雞新城雞病移行抗體標示工作,促使養雞業者建立新城雞病防疫體系,使每年造成養雞農戶損失慘重之新城雞病獲得良好的防疫成效。
  3. 召集全省各縣市(包括台北、高雄市)輪流舉辨家禽流行病學研討會,已分別於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及花蓮等縣,以及基隆、台中、台南市辦理,各縣市政府並依該轄區實際發生之流行病提出報告。
  4. 依據外銷用原料家禽健康證明書核發要點,輔導業者加強禽病防疫工作,冷凍鴨肉去年外銷日本4,176公噸,占日本本輪入量42%。
  5. 委託台灣區家禽發展基金會家禽保健中心,辨理養禽場血清抗體測定,測定68,502件,供業者選擇適當的疫苗與免疫時機以獲得免疫接種之最大效果。
  6. 培訓家禽特約獸醫師,輔導協助服務養禽場,已簽約六人,服務契約養禽場116場,解決養禽場疾病防治之困境。
  7. 經臺灣大學調查結果,已證實鴿子為國內新城雞病帶原者,其散佈病毒為發生新城雞病之主要原因之一,中興大學就本省家禽流行性感冒(AI)抗體調查和病毒分離,已證實本省H抗原之亞型有Hl、H2、H4、H6、H8、Hl2等六種,N抗原亞型有N2、N3、N4、N5、N6、N8和N9等七種,目前國內尚無高病原性亞型之存在。

(六)健全水產動物傳染病防疫體系

  繼續推動水產動物傳染病防疫體系計畫,由各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承辦魚病疫情調查、魚病檢診及養殖衛生推廣教育,以控制水產養殖疾病蔓延,提昇水產品的品質,確保我國水產養殖的生產安定。本年全年主要工作項目有:

  1. 按月編印水產動物防疫簡訊12期,發布魚病疫情報導,加強魚病預警,提供有關單位及養殖戶養殖衛生管理及相關政令等訊息。
  2. 辦理水產動物疫情調查2,432件,疾病檢診1,479件,水質檢驗服務1,875件,田間臨床防疫輔導2,432件。同時充時各魚病檢診單位設備17件,提升魚病檢診的數量和品質。
  3. 舉辦四次「水產動物疾病檢驗技術評審會」,以加強培育公務及執業獸醫水產動物疾病檢驗技能。
  4. 各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繼續推動水產養殖業者及基層鄉鎮公所獸醫講習,計辦理24班次。
  5. 分北、中、南三區舉行三次區域性魚病防疫網會議,以加強魚病診療服務網。
  6. 證實草蝦白點病之病因為「草蝦非包容體第三型桿狀病毒PmNOBIII)」,並已成功發展PCR及Hybridization之檢測方式。

(七)畜犬狂犬病預防注射及其登記工作

  為加強畜犬傳染病防治工作,編製疾病防疫手冊六期,每期2,000份,以加強宣導教育。

(八)野生動物疾病防治

  鑑於野外受傷之野生動物無適當的場所可辦理救傷,補助八個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富的縣市成立野生動物急救站,對非人工飼養受傷之野生動物進行急救,復原之動物視情況加以收容或野放。

(九)特約獸醫師培訓工作

  為強化畜牧產業之獸醫服務體系,培訓豬隻特約獸醫約68人,家禽特約獸醫師20人。另完成豬隻、家禽及草食動物等特約獸醫師再訓練各1班。

五、飼料與動物用藥品管理

(一)飼料管理

  1. 核發飼料證照:核發飼料(飼料添加物)輸出證明書436件,督導省(市)政府核發飼料(飼料添加物)輸入登記證250件,飼料飼料添加物)製造登記證286件。
  2. 抽驗飼料:會同及督導省(市)政府抽驗飼料一般成分及飼料添加物之力價140件、飼料中含藥物飼料添加物或有害物質計1,156件,已完成化驗件數分別為125件及921件,其合格率分別為97.86%及100%。

(二)動物用藥品管理

  1. 追蹤檢查已實施優良藥品製造標準(GMP)之動物用藥廠計38廠次,以提升動物用藥品製造水準。
  2. 本年核發製造動物用藥品許可證51件,輸入動物用藥品許可證78件,動物用藥品輸出證明書191件,並督導省(市)政府核發動物用藥品販賣業許可證37件。
  3. 會同及督導省(市)政府抽驗市售動物用藥品793件,已完成化驗者773件,合格率98%,依法取締偽劣動物用藥品314件。

(三)飼料作物生產與研究

  1. 配合養牛政策,輔導農民以機械化栽培管理牧草地,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已推廣種植盤固草6,127公頃、狼尾草3,357公頃,共計有9,484公頃。
  2. 繼續推行青割玉米大面積區域示範440公頃,選定XL678及台農一號2個品種於全省6個地點實施,分春、秋二季種植,每一示範區以30公頃為單位,以便施行機械化栽培管理。示範結果每公頃產量40~50公噸,具有推廣之潛力。

六、畜牧污染防治

(一)畜牧業的環境污染

  早期養豬產業因生產規模較小較不易產生環保問題,近年來政府致力於輔導品種改良與提昇經營效率,平均每戶經營規模提高,漸產生環境污染問題,普為國人所重視。養豬產業的環境污染有廢水污染、廢棄物污染及空氣污染等三項,其中以廢水污染問題較受各界重視。養豬廢水對環境之污染過去外界都有誤解,以為豬的污染量是人的六倍,並認為養豬廢水是河川污染的主因,事實上豬有分大中小豬,其排泄量必有不同,平均一頭豬一天所排泄之生化需氧量為100公克,國人平均一人一天則為40公克,故從原污染量觀之,豬的污染量是人的2.5倍。

(二)畜牧業的環境保護

  1. 養豬污染防治
    早期養豬產業較欠缺環保觀念,以致產生環境污染,自從民國81年行政院核定「養豬政策調整方案」之後,養豬場已能配合環保政策做好污染防治工作,養豬場所造成之污染已明顯改善。截至85年12月底止臺灣地區飼養200頭以上養豬戶計9,172戶,扣除272戶土地有問題(侵佔河川地、承租公有地..)以致農政單位無法輔導其設置廢水處理設施,應輔導設置污防設施養豬戶計8,902戶;其中廢水處理設施已完成與設置中者有7,589戶,農漁牧綜合經營戶有688戶,尚未動工興建廢水處理設施者仍有625戶,廢水已處理戶數之比率高達93%。
  2. 養雞污染防治
    養雞產業分成蛋雞場及肉雞場二種,有關雞舍臭味問題,蛋雞糞含水率高,若曝露於空氣中,將產生臭味與孳生蒼蠅,影響四週環境。肉雞業因採墊料式飼養,所造成之臭味,雖不如蛋雞糞嚴重,但易受氣候、溼度、雨季及管理方式之影響,除產生臭味外,更易造成雞糞清除上之困難;因此加強雞舍之通風與脫臭處理,推動牧場綠美化工作,將可降低雞舍之惡臭味及蚊蠅產生,改善鄰居之觀感。至於死雞廢棄物問題,一般雞場死雞以商人收購再處理利用(如做為飼料)、掩埋或任意丟棄等方式處理,造成環境衛生污染問題頗大,應予焚化處理,以徹底解決死雞處理問題。
  3. 養牛、羊污染防治
    養牛、養羊場之污染防治工作,廢水部分以固液分離、厭氣醱酵及好氣處理之三段式廢水處理為主,只要廢水處理池設設計施工無誤,加以正常操作管理作業,排放水可達環保放流標準,目前已輔導221戶養牛戶及6戶養羊戶設置廢水處理設備;廢棄物處理部分則以製成堆肥,回歸農地為主,目前已輔導164戶養牛戶及10戶養羊戶設置簡易或自動翻堆堆肥舍。另輔導牛、羊等畜牧場廣植樹木等綠美化工作,一來具遮蔽功能美化環境,二來種植芳香花木,吸附牧場異味。

  • 回上一頁
  • 94-03-01: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