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

—本文為農委會李主委金龍於93年2月25日立法院第五屆第五會期業務報告

主任委員 李金龍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今天金龍奉邀向 大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提出業務報告,深感榮幸。首先向各位委員拜個晚年,也要特別感謝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對農業發展的支持與期許,敬請各位委員繼續給予農業施政指教與鞭策。

壹、前言

  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經貿全球化、自由化之趨勢,及台灣經濟高度發展之整體環境,我國農業的角色由傳統上「生產糧食的經濟事業」,轉變為追求農業生產企業化、農民生活現代化及農村生態自然化的「三生」事業。同時,在產業結構轉型後,農業又成為生態環境的維護者,農業政策的服務對象,也已由生產者擴及全體消費者。

  上會期在 大院支持及同仁們共同努力下,共完成九項農業法案的制定或修正,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組織條例、農業金融局組織條例、農糧署組織條例、農糧署各分署組織通則、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等重要農業法案,讓本會得以進行組織調整,新成立「科技處」、「農田水利處」,充實「國際處」在國際行銷之功能,並成立「農糧署」暨所屬4個分署,及「農業金融局」,對健全農業組織架構,強化農業生產、管理及行銷,均有重大意義。本會組織調整後的新工作團隊,將與農民共同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發展優質、安全、休閒、環保的永續農業。

  以下,謹針對加入WTO對農業之影響及因應措施、各項農業施政措施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貳、加入WTO對農業之影響及因應措施

  台灣在91年1月1日成為WTO第144個會員國,台灣農業正式邁向國際化與自由化。因應國際化的競爭,政府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並在農業轉型的過程中,持續推動各種輔導與協助措施,積極打通產銷通路,建立農產品價格穩定機制,以穩固國內市場及拓展國際市場。

一、加入WTO對農業之影響

(一)總體農業產銷情勢

  92年農業生產指數103.22,較91年下降0.83%,主要係91年農產豐收,比較之基準較高,加上92年上半年氣候乾旱,稻作缺水停灌,休耕面積增加,整體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以及畜禽產品及林業用材均減產所致。以各產業分類指數分析,農作物中稻米、蔬菜、菇類、雜糧、特用作物及花卉等均因應產業結構調整而減產,僅水果增產5.6%,故總生產下降3.16%;漁產類中遠洋及沿岸漁業漁獲量增加、海面及內陸養殖漁業豐產,增加4.42%;畜產類因毛豬、羊、鴨及蛋類等畜禽減產,下降2.05%。

  農產貿易方面,92年農產品進口值77.67億美元,較91年增加9.7%,其中以活畜禽、肉類及雜碎增加29.2%,增幅較大;出口值32.18億美元,較91年增加2.2%,以水果成長30.6%,增幅較大。顯示加入WTO後,農產品國內外市場間之流通更加順暢。

  農產價格方面,92年農產品躉售物價指數較91年上漲6.88%,其中農產類上漲5.21%,主要係由於雜糧、特用作物因美伊戰爭及SARS疫情影響,分別較91年增加12.80%及28.03%;蔬菜由於91年價格偏低,增加20.82%;但是稻穀、水果分別下降15.06%及9.53%。至於林產、漁產及畜產則上漲10.77%、3.59%及12.62%。經採取各項價格穩定措施,自92年10月份起稻穀及水果價格均明顯回升。

(二)主要農漁畜產品產銷分析

  1. 稻米:92年國內稻米生產量134萬公噸糙米,較91年減少12萬公噸。由於政府增辦餘糧收購,國產稻榖繳交公糧的數量增加近9萬公噸,市場稻米流通數量相對減少,自92年10月起稻穀價格持續上漲,93年2月維持在每公斤19元以上。

  2. 蔬菜:產量309萬公噸,較91年減少11%。在開放進口之蔬菜中,以大蒜受影響較大,92年總產量46,765公噸,加上配額進口量已接近年需求量,惟盛產初期產地價格一度下跌,經向農民宣導採收後儲藏等因應措施後,已使產地價格相對穩定。

  3. 水果:因氣候條件良好,造成產季水果普遍增產,92年產量267萬公噸,較91年增產6%,其中以文旦柚、柳橙、龍眼、梅及荔枝等水果增加幅度較大。本會已辦理輔導收購加工、促銷等價格穩定措施,並積極拓展外銷。

  4. 花卉:受到經濟不景氣衝擊,業者減少生產面積,92年花卉產量較91年減少6%,其中以菊花、唐菖蒲減少16%與8%幅度較大。香水百合、天堂鳥等花卉價格下跌,經辦理展售促銷措施,已使市場趨於活絡。

  5. 落花生:國內生產量為7.34萬公噸,較91年減少5%。但一期作較前一年同期增產11.6%,導致市場供過於求,經宣導減少二期作種植面積,並於92年7月17日啟動價格穩定措施,已使產地價格回升至生產成本以上。

  6. 漁產:92年漁業總產量為150餘萬公噸,遠洋、近海、沿岸與養殖漁業均增產。92年漁產貿易順差達新台幣278億元,再創新高。92年鯖、◎與秋刀魚生產過剩,使價格下跌,經啟動漁產平準基金機制,購儲秋刀魚2萬餘公噸及鯖、◎魚2,805公噸,已使價格回升。

  7. 畜產:92年平均毛豬價格為每公斤53.1元,較91年之43.4元上漲22.3%。家禽部分,因雞肉進口,以及消費量減少之影響,使家禽產品價格下跌3.7%,經採取減產、促銷及加工等措施,至下半年產地價格均已回升。

二、加入WTO農業因應措施

(一)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

  我國有15項農產品可採取特別防衛措施(SSG),當農產品進口超過基準數量,即加徵三分之一的額外關稅,可以減少進口,保護國內農業。92年有稻米、落花生、東方梨、檳榔、雞腿翅、乾香菇、乾金針、柚子、柿子、糖、鮮乳及其他液態乳等農產品實施特別防衛措施。

(二)推動農產品價格穩定措施

  為穩定農產品價格,本會已建立農產品產銷預測及進口預警通報系統,由「WTO緊急因應專案小組」每週彙報,適時啟動價格穩定措施及產銷失衡處理機制。並自93年起實施「九五計畫」,國產農產品價格低於直接生產成本95%,即採取價格穩定措施,視產品特性辦理收購、加工、冷藏及銷毀等措施,以保障農民收益。此外,當預期農產品生產過剩時,本會將即採行先期預防措施,如宣導減產、展售促銷、產期調節、轉作綠肥、加強栽培管理等,以避免產品價格下跌至直接生產成本95%以下。

(三)辦理產業結構調整及受進口損害救助措施

  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加強調整稻米、養豬、家禽、水果及養殖漁業之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並辦理農業勞動力之調整與訓練、動植物疫病防治與管理、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等計畫。另外,92年加工用原料麻竹筍受進口損害救助案,業於10月24日經審議通過,並研提救助計畫,輔導辦理收購加工,以降低農民損失。

三、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編列情形

  依據92年2月7日修正公布之「農業發展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政府分3年編列預算補足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1千億元。行政院於92年度追加預算250億元,93年度亦編列250億元,至93年度該基金已達765.45億元,因此94年度若再編列234.55億元,將可達成1千億元之目標。

四、 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之進程與展望

  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仍持續進行,為維護我農業之權益,本會除積極派員參與各項談判外,並與立場相近之會員國結盟。92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市舉行WTO第五屆部長會議期間,我國與瑞士、韓國、冰島、挪威、以色列、日本等9國結合形成G-10集團,就農產品市場開放議題提出共同意見,有效表達我國之農業立場。今(93)年以來,美國、歐盟等對新回合談判之態度轉趨積極,延宕多時之杜哈回合談判似出現轉機,我國正密切觀察並研擬對策。為因應即將展開之談判,我國參與之G-10集團已密集討論與協商,研擬G-10集團之立場,我國亦積極參與該集團之各次協商會議,研訂對我有利之立場。

參、落實各項農業施政措施

  本會致力發展優質、安全、休閒、環保的現代化農業,均衡發揮農業多元功能,在產業發展面,加強研發創新與國際行銷,提升農業競爭力;在農村建設面,加速農漁村建設,符合農村多元發展需求,縮短城鄉差距;在農民福利面,加強照顧農漁民,提高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在保障食用安全方面,落實衛生安全之管理,提供消費者健康飲食。

一、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一)建立糧食安全體系

  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92年種稻面積27.2萬公頃,輔導輪作休耕面積24.3萬公頃。93年起更放寬辦理輪作、休耕基期年為83年至92年,並提高第一期作休耕種綠肥給付標準為每公頃4萬5千元。92年第二期作發生短期糧價下跌現象,經增辦餘糧收購措施,有效提振國內榖價,增加農民收益達7.3億元。

  為落實人道關懷精神,本會自91年起,視公糧庫存情形,每年提供公糧稻米,援助國外糧食不足地區,92年審查通過8萬餘公噸食米援外案。並於92年10月31日訂定「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提撥公糧供地方政府辦理社會救助,救助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及弱勢民眾。

(二)發展具本土特色之優質農園產品

  發展優質蔬果等農產品,推廣優良品種,改進產銷技術與生產環境,提高產品品質,穩定產量。推動省工機械化作業,設立集貨場、冷藏庫等共同作業場所,降低產銷成本。推動菊花、玫瑰、洋桔梗、文心蘭等設施栽培,改善花卉採收後處理技術與輔導契作外銷,辦理文心蘭、火鶴花、蝴蝶蘭海運試銷東亞地區。發展農產加工,輔導成立「地區性衛星工廠」,改進加工處理設備,配合研發及包裝設計,生產高附加價值農產加工品。

  發展有機農業,輔導民間驗證機構加強農民教育訓練、有機農產品品質檢驗、宣傳促銷與建立品牌。92年完成農場驗證941戶,輔導作物有機栽培面積1,092公頃。

(三)綜合規劃利用農地資源,營造重要農業區優質產銷環境

  落實農地農用及維護農地資源,加強農地移轉、分割及變更使用之管理。協助地方政府執行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業務,自89年迄今核發超過40萬件;核准農民團體及農企業法人申請承受耕地,從事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之農業經營,累計達40件。

  推動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及輔導產銷團體經營管理企業化,輔導農業產銷班改善產銷技術及設施,強化經營管理體質,92年計協助產銷班698班。營造重要農業區優質產銷環境,建立地區農業發展特色,協助區域農產品分級選別、整合行銷與通路開拓,推動現代化及多元化農業經營。

二、營造優良漁業經營環境

(一)推動國際漁業合作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因應國際間對全球海洋生物資源之開發逐漸形成資源共管之趨勢,本會已擬定「推動台灣漁業國際化,邁向漁業大國」方案,積極參與三大洋各區域性國際漁業組織,加強雙邊漁業合作,推動漁業外交,目前已與26個國家或地區達成漁業合作協議,確保我國遠洋漁船在公海之作業權益。同時,建立有效率的現代化船隊,提升國際競爭力,並規範我國漁船遵守國際規範,兼顧資源捕撈與保育,營造海洋國家優質的漁業發展環境,使台灣邁向世界前三大公海漁業國。

(二)營造優良養殖漁業經營環境

  93年元月30日公告「優良水產養殖場設置基準」及「優良水產養殖場申請及輔導作業要點」,預定於93年輔導優良養殖示範戶250戶。節約養殖用水,發展超集約自動化循環水養殖,例如研發改良循環水道式立體化養蝦系統,生產速度較傳統土池快1.6倍。另為解決水產種苗海運通路缺乏問題,已輔導設置安平漁港活魚儲運中心,並將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使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水產種苗主要供應中心。

(三)推動漁業多元化經營建設

  辦理漁港設施與環境改善,92年完成烏石漁港等63處漁港港區環境改善及基本設施,並積極輔導傳統漁業朝休閒、觀光及教育文化等多元化發展。為改善沿近海漁業經營環境,辦理漁業資源復育與管理,建構25萬立方公尺之人工魚礁漁場,放流魚貝介種苗950萬尾,估計每年增裕漁業資源達4千8百公噸。另外,為因應國際油價連續調漲,自93年2月1日起,甲種漁船動力用油每公秉增加補貼252元,乙種漁船用油每公秉增加補貼384元,以減輕漁民負擔。

(四)加強大陸船員岸上安置與管理

  於基隆八斗子、宜蘭南方澳、新竹、台中梧棲及屏東東港等五處港區,興建大陸船員岸置處所,其中基隆八斗子等四處岸置處所已於92年12月開始進行安置事宜,東港岸置處所預定於93年6月開始運作,五處岸置處所共可容納2,142人。未設置岸置處所之地區,已核定各縣市政府依「台灣地區漁船船主境外僱用及接駁岸置大陸地區漁船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之規定,劃設51處漁港碼頭區或水域,以供載有大陸船員之漁船或原暫置大陸船員之漁船靠泊。

三、提升畜牧產業競爭力

(一)調整畜禽產銷體系

  依據我WTO入會承諾,94年各項毛豬與家禽產品將完全開放進口,不能有配額之限制。本會持續輔導畜禽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計畫生產、穩定產銷及建立統合經營制度,提升產銷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畜禽產業競爭力已逐步提升。另辦理牛乳產銷及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推動乳牛牧場評鑑,輔導酪農提升經營管理效率,促進廠農和諧,健全乳業產銷體系。

(二)建立畜牧業生產全流程之認證制度

  加強辦理「優良豬場」、「台灣珍豬」、「國產優良黑毛豬豬場」等優良養豬場認證,92年經認證之優良豬源已達一百萬頭。推動「國產優良黑毛豬肉」、「台灣土雞」、「CAS生鮮蛋品」、「優質鵝肉」、「鮮乳標章」、「優質羊乳標章」等優質畜禽產品認證,加強檢驗及逆行追蹤,以確保產品品質,並賦予生產者對自家產品之責任。

(三)加強畜牧場污染防治及資源再生利用

  建立區域性畜牧污染防治技術輔導體系,輔導畜牧場進行廢水處理、臭味防治、堆肥製造等工作。輔導養豬產業團體參與廢水檢驗及協助農民辦理環保定期申報作業。推動廢水減量及節約用水,補助養豬場進行已處理水再循環使用,節省畜牧用水20%以上。另補助化製原料運輸車20輛,辦理斃死畜清運工作,並藉由建置化製原料運輸車衛星追蹤等管理系統,有效管理畜牧場死廢畜禽處理工作。

(四)落實動物保護

  自88年起推行寵物登記制度,至93年1月底止,累計登記家犬數為563,433隻,並持續辦理犬隻登記稽查,以落實飼主責任。另完成修正「動物保護法」,提高宰殺寵物之罰鍰至25萬元,以有效遏阻宰殺寵物。配合「人道捕犬作業規範」之實施,補助各地方政府購買24輛捕犬車及改善相關設備,以改善流浪犬問題。

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

(一)建立知識經濟型之高科技農業

  92年育成水稻、甘藷、落花生、木瓜、梨、小果番茄、芋、毛豆、西瓜、莧菜、小白菜、葉用豌豆、銀柳、菊花等22項農作物新品種,推廣供農民選擇種植。研究改善漁業作業環境與漁業技術,每年可為漁船業者節省9千萬元作業成本,並為漁民創造2.4億元的收益;建立海鱺分段式養殖技術,使初期活存率提高至90%以上。在生物技術方面,研發豬乳鐵蛋白及人類凝血第九因子之雙基因轉殖複製豬,為全球第一頭攜雙轉殖基因之複製豬;研發完成豬萎縮性鼻炎重組毒素次單位疫苗等8種動物用疫苗的量產技術,已辦理技術轉移。

(二)推動設置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輔導設立「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嘉義縣之「香草藥草生物科技園區」,及宜蘭縣之「海洋生物科技園區」,均陸續進入開發建設階段,以形成農業科技產業群聚。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籌備處於92年10月12日揭牌運作,目前已有12家農業生物科技公司通過進駐審查,並預定於93年2月27日舉行「農業生物技術園區暨廠商聯合動土典禮」,未來最高容納廠商數預定為120家,預估10年後園區年產值將達180億元以上,創造八千名就業機會。「國家花卉園區」舉辦「台灣花卉博覽會」之展場工程已順利完成,於93年元月17日正式開幕,預計參觀人數可達百萬人次以上。

(三)加強農業科技研發與技術服務

  本會完成「台灣農業科技發展策略規劃報告書」,經行政院92年10月13日第十七次科技會報討論通過,將整合農業研究機構,提升研發效率,發展新興農業及提升傳統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科技化、企業化、國際化。

  92年辦理農業科技產學合作計畫157項,範圍涵蓋農業機械、保健食品、生物技術、畜禽環控設施、禽畜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將研發成果落實於產業發展。為強化農業科技智慧財產權管理,本會自90年至92年取得國內外專利之研發成果計51件,92年辦理技術移轉17項,授權費493萬元。

(四)推動農業資訊化與知識管理應用

  92年建置完成農業知識管理資訊平台,具文件管理、智慧搜尋引擎、分眾導覽與知識點數評量四大機制,並設立稻米、茶葉及水果等14項產業知識庫。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完成344個農、漁會區域網路,並開發、推廣農、漁會共用資訊系統。92年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利用農、漁會區域網路設施申報,快速完成1萬7千多人的發放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推動「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建置產銷班組織體系資料庫。整合農民學習資訊,建立農民終身學習窗口,提升輔導績效。92年「休閒農業易遊網」已吸引36萬人次瀏覽1,600萬網頁,累計有2萬個民眾加入成為會員,並開發「農業易宿網」,提供完整的休閒農業旅遊資訊。

五、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

(一)推動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

  行政院於92年11月6日核定「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自93年起實施,預計3年期間投入22.53億元經費,透過完整的策略與具體作法,建立台灣農產品的國際形象及知名度,以增加農產品出口,提高農民收益。本方案將加強辦理國外促銷活動、改進檢疫處理技術與設施、推動優質農產品外銷旗艦計畫、設置外銷專區、設置海外展售據點,及培育外銷專業人才等工作,讓「台灣」品牌優質農產品行銷世界。預期方案實施3年期間總計可增加農產品外銷65億元以上,並奠定持續外銷的基礎。

(二)加強農產品國外促銷

  本會透過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及專業行銷公司,協助農民團體及業者拓展農產品國際市場。92年於日本、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加拿大、美國及馬來西亞等地,辦理「台灣水果節」、「台灣美食節」等40場促銷活動。農產品出口較過去明顯增加,92年水果、蔬菜、花卉、水產品之出口值,較91年分別增加30%、6%、11%及7%。以個別品目分析,芒果增加71%,番石榴增加41%,茶葉增加16.6%,文心蘭增加4.5%,蝴蝶蘭增加15.5%,已展現國外拓銷之成果。

(三)推動農業策略聯盟

  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整合產銷資源與技術,提升農業產銷競爭力。成立芒果等17項產業策略聯盟,92年以推動芒果、文旦、番石榴、東方梨組成全國性聯盟組織為重點工作,發揮整合與產銷調度效益。整合國內倉儲、運輸、通路與加工業者等通路資源,建立農產品供應鏈。融合科技、產業文化及地方特有烹調技藝,開發中華美食、養生與藥膳食品,提高加工層次。並配合生產、加工、物流等聯盟組織,拓展芒果、楊桃、蓮霧、火鶴花、大宗蔬菜等農產品之外銷通路。

六、健全農產品衛生安全之管理機制

(一)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

  我國於92年5月22日經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認定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為期早日清除口蹄疫,正推動風險評估計畫,做為評估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之依據。興建現代化國家級動植物檢疫中心,已完成全區建築物結構體工程,預計於93年底前完工啟用。為防範海外重大疫病入侵我國,持續對牛海綿狀腦病、狂犬病、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地中海果實蠅、蘋果蠹蛾、黃金線蟲等進行監測,維持我國為該等境外高風險疫病蟲害之非疫區。並已成立跨部會的「中央防治重要動物傳染病因應小組」,統籌落實各項防疫應變措施。

  選擇具外銷潛力之蓮霧、葡萄柚、番石榴及棗子等,開發兼顧檢疫殺蟲及品質的處理技術。對蔬菜、花卉外銷檢疫處理技術,進行低溫減壓燻蒸處理技術之研發,積極協助國產農產品拓展外銷市場。

(二)家禽流行性感冒之疫情現況與防範措施

  家禽流行性感冒可區分為高病原性及低病原性,本會自87年起持續對候鳥及雞、鴨、鵝等養禽場進行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監測工作,92年計檢測候鳥樣本2,145件,養禽場1,419場,監測結果證明我國仍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非疫國。

  歐洲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及德國等3個國家,自92年3月陸續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疫情。亞洲國家包括南韓、越南、日本、泰國、柬埔寨、印尼、香港、巴基斯坦、寮國及中國大陸等10個國家地區,自92年底陸續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疫情,我國已禁止該等國家地區之禽鳥類及產品輸入。

  93年1月於彰化、嘉義、台南等縣雞隻及雲林縣鴨隻檢測出H5N2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已採撲殺清場處理。為防範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產生變異,本會於93年1月19日舉行「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緊急防疫沙盤演習」,持續進行各項防範措施。同時,成立防治工作小組,加強跨部會之分工合作,並適時發布新聞,使社會大眾瞭解我國各項防範措施。

  國內檢出H5N2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以來,對部分家禽產品的供需與價格產生影響。本會已輔導業者辦理雞隻淘汰及化製,計處理80萬隻,以維護業者收益。並通過「家禽產業振興貸款計畫」,提供家禽產、製、銷相關業者低利貸款,貸款利率年息為1.5%。由於國內檢出之H5N2屬弱毒株病毒,並無傳染給人之疑慮,本會已透過媒體廣宣,加強辦理促銷,提供給消費民眾正確的觀念。

(三)落實農產品衛生安全之管理

  92年於產地抽驗蔬果14,099件,檢驗農藥殘留情形,合格率達98%,不合格者285件,已辦理追蹤教育,並依法處罰13件。另外,累計輔導蔬果產銷班1,535班通過安全用藥「吉園圃」標章認證。

  建立養殖漁業環境預警機制,針對大宗養殖魚、介、貝類養殖場,進行銷售前藥物殘留監控與環境監測。並辦理養殖管理及病害防治講習訓練,輔導業者重視養殖安全用藥與產品衛生。

  加強禽畜藥物殘留檢測,92年抽驗毛豬血清73,504件,合格率為99.76%;採集豬肉、豬肝、豬血清、雞肉、雞蛋、鴨肉、鴨蛋及生乳等樣品計16,080件,合格率為98.84%,對檢驗不合格者均依法查處及輔導改善。92年豬隻屠宰衛生檢查頭數810萬餘頭,家禽屠宰衛生檢查隻數1億6,802萬餘隻,並加強取締違法屠宰及斃死畜禽非法流用,確保畜禽產品之安全衛生。

七、建構農業金融體系

  「農業金融法」於92年7月23日公布,本會積極規劃「農業金融法」施行配套措施,研擬完成全國農業金庫設立許可辦法等11項子法規,於93年元月30日隨同「農業金融法」開始施行,本會農業金融局亦於同日掛牌成立,初步完成農、漁會及其信用部一元化管理之目標。目前正積極籌組全國農業金庫,強化農、漁會信用部體質,建構上下層緊密結合之完整農業金融體系,以發揮農業金融專業功能,提供農漁民良好的金融服務,發揮支持農業發展及照顧農民之功能。

八、加強農漁村建設與農民福利

(一)加強農漁村發展建設

  建立農村社區營造新觀念,結合社區、自然生態及產業整體規劃建設,鼓勵社區居民合力改造社區空間環境,展現地區人文景觀特色,目前已有新竹縣新埔鎮照門地區等25處農村建設重點區可供民眾觀光遊憩及觀摩研習。92年辦理農村細部規劃5區、實質建設80區、新生活圈規劃建設27處、漁村社區建設26處。

(二)發展休閒農漁業

  為加速農業轉型,發展休閒產業,近3年來協助全國19個縣市,134個鄉鎮辦理休閒農漁園區計畫,推出550處景點,創造商機35億元。並修正「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簡化休閒農場申請程序及放寬休閒農場面積限制。加強休閒農業行銷,參與國際旅展等展示活動,整合休閒農場業者建立休閒產業帶,並結合發展地方料理及農業產業文化計畫,辦理田園料理初賽13場,全國競賽一場,評選出20道健康美饌,發揮休閒農業增進農家與地方收入之功能。協助業者加強教育訓練,使軟、硬體建設協同發展,邁向與國際觀光休閒旅遊接軌之目標。

(三)強化農漁民團體功能

  輔導農、漁會轉型再造,調整傳統業務,導入企業經營理念,加強人才培育,增進農、漁會信用、供銷、推廣、保險等服務功能。結合產、官、學界代表,共同就農、漁會之定位、功能、組織架構及監督等議題,尋求共識,研擬完成農、漁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由法規面及制度面鼓勵各級農、漁會合併,以提升競爭力。

  對於36家信用部被銀行接管之農、漁會,本會支助該等農、漁會執行3年振興計畫,補助其人事費、業務費及開辦振興業務之經費與設備投資,拓展農、漁會經濟收入,並加強服務農漁民。振興計畫執行以來,農、漁會經濟收入大幅成長,92年平均供銷業務收入成長12%。

  強化農業產銷班組織,92年輔導6,441個產銷班組織運作、經營管理、考評、班資料登錄等事宜,班員達121,826人。辦理產銷班班員訓練34班,1,373人次參加;辦理座談會、講習會等24場,1,700人次參加;補助601個產銷班購置、修繕班集會場所設施與設備。

(四)加強農業推廣與教育傳播

  提升農業人力資源素質,辦理農業推廣教育訓練,建置農業推廣充電站資訊系統,培育具備國際觀及農業專業能力之優秀農民。92年設置農業區域教學中心5處,辦理農業推廣人力訓練194班,參訓學員3,885人。辦理農漁民第二專長訓練,強化農民農業外就業技能,輔導農民轉業或兼業增加收入,計訓練農漁民2,220人,並核發職業證照獎勵金及訓練期間生活津貼共計1,008人。

(五)增進農漁民福利,減輕農民負擔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於92年12月17日修正公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自93年元月起由原每月3千元提高為4千元,受益農民人數約71萬人。並建立制度化之調整方式,未來將依消費者物價指數及實質薪資成長率每五年調整一次,使老年農民的經濟生活獲得更多保障。

  92年8月訂頒「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申請作業要點」,讓農漁民子女可申請每學期3千元至5千元的獎助學金,92學年度第一學期請領人數有17,826人。93年2月份開始,申請獎助學金之成績由80分調降為70分,預估可增加五萬多名農漁民子弟接受獎助;並將私立高中職獎助學金由3千元提高為5千元,私立大專院校獎助學金由5千元提高為1萬元。

  92年2月起農業發展基金之專案農貸利率由年息4.5%,降為2.5%;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利率由3%,降為1.5%。93年2月起進一步調降農貸利率,將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利率由2.5%,降低為2%;振興農、漁會經濟事業專案貸款利率由2%,降低為1.5%,大幅減輕農漁民貸款利息負擔。

  強化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自92年9月起提高稻米、雜糧作物、牧草、果樹、花卉、菇類、蔬菜、特用作物之現金救助額度為原標準的1.5倍,並配合提高低利紓困貸款之額度。92年辦理杜鵑等颱風災害及乾旱救助,現金救助及貸款利息補貼共發放10.1億元,受益農戶數24,740戶;另辦理低利貸款金額2.85億元。

  本會會同內政部於92年12月17日修正發布「從事農業工作農民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辦法」,放寬農保認定資格,協助原已加保之農民,因年老、農地移轉、戶籍異動等原因而喪失資格者,繼續保有農保資格及領取給付權益,約有四萬名農民獲得保障。

九、維護水土保持與公共安全

(一)加強治山防災

  為有效防止土石流災害,本會除了從土石流與崩塌地源頭治本處理,並以集水區為單元整體治理規劃,歷年來治山防災工作,已就重點治理集水區完成90區規劃,集中經費與人力,優先投入治理。93年將持續辦理崩塌地處理、防砂治水、環境保育等工程,並在安全防災與生態景觀並重的原則下,全面採行自然生態工法,以維護生態環境和諧。

(二)加速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

  為抑制裸坡地面積持續擴大,推動山坡地生態綠化,針對崩塌、泥岩及工程周邊等裸露地,以植栽為主體配合適當工法,建立植被。92年辦理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106件、泥岩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86件及工程周邊裸露地植生復育工程18件,有效維護山坡地水土資源及自然生態環境,受益面積1,550公頃。

(三)推動土石流防災應變及復原重建

  為因應土石流災害,遇有颱風警報,即由本會水土保持局成立土石流災害應變小組,辦理各項災害應變事宜,依據氣象局即時雨量資料、土石流潛勢溪流及土石流發生警戒值資料,24小時監控雨量變化,並適時通知已達警戒值之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必要時勸導或強制疏散民眾到安全地方。如有災害發生,災害應變小組即指揮所屬勘災或緊急處理,發揮第一時間疏通土石及搶修搶通之效率,並防止二次災害。

(四)加強山坡地利用監測與取締違規行為

  利用衛星影像監測系統輔助山坡地管理,迅速偵測出山坡地土地利用變異資訊,配合地理資訊系統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輔助,正確標示出土地利用變異地點位置,導引基層巡查人員赴變異點現場查核處理。92年篩選出變異點1,200點,經查證屬違規使用105點,並就違規部分持續監督列管。

十、保育自然生態

(一)加強造林綠化

  台灣森林經營採永續經營為原則,積極培育森林資源,並融合民眾的需求與環境價值,讓森林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土保安、生態旅遊、自然教育、林木永續生產等公益及經濟效能。推動水與綠的建設,持續全民造林計畫,92年推廣新植造林2,336公頃,撫育以往造林地32,393公頃,培育優良造林苗木555萬株。並完成生態造林598公頃,人工林撫育26,802公頃,平地造林1,621公頃及景觀綠美化270公頃,海岸林生態復育64公頃。推動社區林業,92年計通過212個社區補助計畫。

(二)維護生物多樣性

  為保育台灣珍貴之動植物資源,保護國內特殊生態系及具有豐富野生動植物資源地區,檢討已設立之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國有林自然保護區等現有保護區域,將其中缺口,依相關法令規劃為保護區域,成為連綿不斷的「中央山脈保育軸」生態廊道,各類型保護區總面積已達全台灣面積19.5%。建置台灣生物資源資料庫,將調查資料以數位方式貯存,目前約有70萬筆資料,是台灣最完整的國家級生物資源資料庫。

  全面推廣生態保育觀念,舉辦生態攝影展、候鳥季賞鳥、賞蝶活動、專題演講等活動計150場次。舉辦「拉拉山巨木命名系列活動」、「2003年紅樹林生態之旅」、「好山好水好花蓮、保育大地向前行」、「水水台灣博覽會」、「綠色饗宴│自然保育成果展」等大型展示活動,及「傳動大地│綠野有約」座談會、「老樹保育座談會」、「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習會」及志工培訓等多項活動。

十一、加強農田水利經營管理

(一)健全農田水利業務發展

  本會輔導全國計17個農田水利會,下轄287個工作站,轄區灌溉面積38萬公頃,年營運管理水量約100億立方公尺。本會積極輔導水利會健全會務體質,加強經營管理能力,強化水利會員工甄試制度及人員教育訓練,提升人力素質。並於93年元月30日設立「農田水利處」,將加強農田水利會營運管理、農田灌溉、排水、農地重劃等業務策劃及相關事項。

(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興辦現代化農田水利設施,改善農田水利會蓄水及取水等灌溉設施,以提升供水能力及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辦理農地重劃及農水路更新改善,提升輸配水機能,促進農業機械化及現代化。利用社區附近農田水利設施周邊,加強辦理生態工法、埤池綠美化,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

十二、加強對外農業合作

(一)強化國際農業合作

  推展農業外交,推動簽署農業合作協定,並加強各項合作計畫。92年7月24日簽署「台泰農業技術合作協定」。92年10月赴越南河內召開「第四屆台越農漁業工作小組會議」,雙方同意於93年辦理農漁業人員技術協助訓練、推展台灣乳牛輸出越南等工作。92年10月派員出席亞洲生產力組織(ΑPO)之「發展社區以改善鄉村生活」考察活動,11月主辦「第三屆APEC永續農業發展研討會」及ΑPO「植物組織培養訓練課程」。

  配合產業發展需求,加強與美、加、日、德、法、荷、澳洲合作,並分別與美、澳、德召開雙邊會議研商合作方向,92年辦理研發關鍵性技術、新品種及辦理國際研討會等38項計畫。並派員考察日本農業金融業務、赴以色列參加農業博覽會及洽談簽署農業合作協定、赴加拿大出席台灣之美攝影展及洽談林業合作,對於推展農業外交、農業技術合作及投資均有助益。

(二)推動兩岸農業交流

  審慎調整兩岸農產貿易與投資項目,推動兩岸農業資訊、制度、技術等之良性交流與合作,強化優良科技、品種之保護機制,並積極開拓農產品銷往大陸市場。在農產貿易方面,目前我國以「正面表列」公告准許輸入大陸農產品1,397項,占農產品總項目之59.4%,以減緩對國內農業之衝擊。92年我國自大陸進口農產品4.07億美元,較91年增加10.8%;出口值1.71億美元,成長157.7%。在台商赴大陸農業投資方面,自80年至92年底累計達4,619件,金額31.5億美元,以食品及飲料製造業為主,約占58.6%。

肆、結語

  台灣是一個以進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國家,從過去的經驗證明,只要是愈開放、愈和國際市場緊密接軌的產業,就愈有競爭力。政府發展農業、照顧農漁民的立場堅定,台灣農業具有技術優勢、空間優勢、本土風味的優勢,我們有信心,台灣的農業絕對有希望,只要用心、真心疼惜這塊土地,一定可以為台灣農業找到新的活力。

  因應經貿全球化、自由化,台灣農業必須從「品種改良」、「品質保證」及「品牌行銷」開創競爭利基,加強創新研發、國際行銷及企業化經營,建構農業加值體系,升級為精緻化的一級產業、高附加價值的食品加工業,及具有特色的休閒農業,並建立農產品衛生安全認證制度,讓消費者能夠安心享用安全的農產品,營造台灣農業的新格局,打響「台灣」農產品品牌,讓台灣農業在新世紀中確保競爭優勢,成為永續發展的明星產業。

以上報告,敬請

賜予指教支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5-09:1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