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漁業發展方向

-本文為李前總統應邀在農委會召開之「農漁業發展座談會」中所作的專題演講

前總統 李登輝

壹、前言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基,二次大戰後,台灣依賴當時初具的農業規模,有效的提供頓時倍增的人口與民生需求,進而推動以農業培養工業的政策,奠定今日台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林的基礎。近年來,台灣工商業發展迅速,雖然農業占GDP比重由民國40年的32.28%,降低為92年的1.82%,然而農業仍維繫著國家安全、國人生活及生態保育的重責,對於日趨高齡化且平均收入偏低的農漁民,除政府應該給予必要的照顧外,今天也應當是這個享受富裕生活的社會,思考如何回饋農業貢獻的好時刻。

  以下謹就當前農漁業面臨問題、農業重要施政措施,以及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等三方面簡要說明。

貳、當前農業面臨之問題

  近10多年來,經貿自由化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對我國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台灣農業面臨問題包括:

一、農業發展問題:台灣平均農場規模約1.1公頃,較歐盟18公頃、美國207公頃的農場規模小很多。我國91年元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小農經營缺乏規模經濟、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業資源利用調整等問題,更為突顯。

二、農村人口高齡化問題︰目前台灣農業就業人口的平均年齡約50歲,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者超過60%,企業化管理理念推廣不易,使農業經營效率難以提升。

三、城鄉差距問題:因經貿自由化、農業所得相對偏低,及經濟快速成長等因素,農漁村在醫療、交通及公共建設等投資相對不足,亟需加速推動農漁村的軟硬體建設,以平衡城鄉發展。

參、農業重要施政措施

  農委會已加強推動各項農業建設與投資,改善農業體質,加速農業轉型升級。一年多來農業重要施政措施如次:

一、因應WTO自由化對農業之衝擊

  持續推動WTO農業因應策略,作好產業結構調整、產銷調節、價格穩定等工作,強化農產品進口管理,已紓緩部分衝擊。92年稻米、花生、椰子、香蕉及鯖魚等農產品價格下跌,經陸續啟動價格穩定措施後價格回穩。自93年起實施「九五計畫」,農產品產地價格低於直接生產成本95%,即採取價格穩定措施。

  因應92年第二期作收成初期稻穀價格下跌至15.1元/公斤,於92年10月17日宣布增辦餘糧收購措施,有效提振國內榖價,增加農民收益7.3億元。自93年起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輔導輪作、休耕之基期年,由原規定的83至85年,放寬為83至92年,並將休耕種綠肥之給付由每公頃41,000元提高為45,000元。

  92年度政府追加預算250億元補足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93年度亦編列250億元,基金累計達765.45億元,不足之235.55億元將於94年編列,達成編足1,000億元之目標。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

  92年育成水稻、蔬果共22種新品種;辦理農業科技產學合作計畫157項。「台灣農業科技發展策略規劃報告書」經行政院92年10月13日第17次科技會報討論通過,將整合農業研究機構,提升研發效率,發展新興農業及提升傳統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科技化、企業化、國際化。

  輔導設立「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嘉義縣之「香草藥草生物科技園區」,及宜蘭縣之「海洋生物科技園區」。預估10年後全國園區年產值將達200億元以上,創造15,000名就業機會。

三、推動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

  積極協助農民團體及業者拓展國際市場,92年水果、蔬菜、花卉、水產品之出口值,較91年分別增加30%、6%、11%及7%。以個別品目分析,芒果增加71%,茶葉增加16.6%,蝴蝶蘭增加15.5%。行政院於92年11月6日核定「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自93年起,3年期間投入22.53億元,加強辦理國外促銷、改進檢疫處理設施、優質農產品外銷旗艦計畫、設置外銷專區及海外展售據點等工作。預期方案實施3年期間總計可增加農產品外銷65億元以上,並奠定持續外銷的基礎。

四、加速撲滅口蹄疫及落實農產品安全衛生管理

  全面推動豬瘟及口蹄疫撲滅計畫,92年5月22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通過認定我國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另持續針對狂牛病、狂犬病、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地中海果實蠅等進行監測,維護我國為該等重大疫病蟲害之非疫區。

  持續推動CAS標誌、安全用藥「吉園圃」標章、有機農產品驗證、優良水產品「海宴」及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優質畜禽產品認證。加強蔬果及畜禽產品藥物殘留檢測,合格率均在98%以上。

五、落實推動「農業金融法」

  「農業金融法」於92年7月23日公布,農委會積極規劃「農業金融法」施行配套措施,研擬完成全國農業金庫設立許可辦法等11項子法規,於93年1月30日隨同「農業金融法」施行,「農業金融局」亦於同日成立。目前正積極籌組全國農業金庫,以早日建構農業金融體系,提供農漁民良好的金融服務,並透過健全農、漁會信用業務發展,增進供銷、推廣、保險等服務功能。

六、強化老農津貼、農業貸款、漁業用油等福利措施

  政府已修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自93年1月起老農津貼由原每月3,000元提高為4,000元。每年約須增加經費81億元,受益農民人數約71萬人。

  自92年2月起將專案農貸由年息4.5%降為2.5%;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由3%降為1.5%。93年2月進一步將專案農貸由年息2.5%調降為2%;振興農漁會經濟事業貸款由2%調降為1.5%。

  92年8月訂頒「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申請作業要點」,92學年度第一學期請領人數有17,826人。93年2月起申請獎助學金之成績由80分調降為70分;私立高中職獎助學金由3千元提高為5千元,私立大專院校獎助學金由5千元提高為1萬元。92學年度第二學期申請人數約有10萬人。

  93年2月1日起,甲種漁船動力用油每公秉增加補貼252元,乙種漁船用油每公秉增加補貼384元,以減輕漁民負擔。

肆、未來農業發展方向

  因應加入WTO後之農業新情勢,農業施政提出發展優質、安全、休閒、環保農業等四大願景,並加強「創新研發」與「國際行銷」兩項施政重點。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如下:

一、發展優質農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因應經貿自由化,台灣農業必須持續研發創新,升級為精緻化的一級產業、高附加價值的食品加工業,及具有特色的休閒農漁業。在策略上,將繼續輔導農業企業化經營,並選取芒果、蝴蝶蘭、烏龍茶、台灣鯛等「旗艦產品」,加強國際行銷,在大阪、東京、香港等地設展售據點。以優良品牌,發展「小而美」的內需型產業,並透過農業策略聯盟整合小農力量,發展「大又強」的外銷型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因應國際間對全球海洋生物資源之開發逐漸形成資源共管之趨勢,農委會已擬定「推動台灣漁業國際化」方案,加強參與國際漁業組織,推動漁業雙邊合作,建立有效率的現代化船隊,並兼顧資源捕撈與保育,營造海洋國家優質的漁業發展環境,使台灣邁向世界前三大公海漁業國。

二、發展安全農業,保障消費者權益

  在國際間相繼發生口蹄疫、禽流感、狂牛病等疫病,以及基因改造食品充斥、部分農產品發生藥物殘留等情形下,已使得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的衛生安全愈來愈重視。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農業施政將從源頭的農用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農產品衛生,全面嚴格把關,建立食品衛生安全之逆向追蹤機制。持續推行農產品安全認證制度,並輔導生產符合HACCP規範及ISO 9000品保制度之農漁產品,強化CAS標誌與有機農業認證制度,讓消費者能夠安心享用安全的農產品。

三、發展休閒農業,提供舒適遊憩空間

  為改善農漁村環境,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將研擬「農村振興法」,加強農村發展建設,推動農村社區總體營造。並整合各部會資源,擬訂全面性之鄉村發展方案,結合地方生活、環境與人文創意,依地方獨特性,規劃發展產業特色。

  結合產業、文化、教育、觀光等資源,擴大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建構連貫全國休閒農業旅遊網,營造便利、舒適的休閒環境,吸引都市居民到農漁村休閒旅遊。並協助業者加強教育訓練,使軟、硬體建設協同發展,邁向與國際觀光休閒旅遊接軌之目標。

四、發展環保農業,維護生態環境和諧

  21世紀是講求全球環保的世紀,91年8月聯合國召開「地球永續發展高峰會」,針對國際間共同的環境、水資源、能源、農業及生物多樣性等課題進行討論,致力於地球環境的重建。

  農業施政將強化農業環境保護,加強農業資源利用、造林綠化、國土保安、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工作,及農業廢水與廢棄物減量、回收、循環、再利用等積極作為。配合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水與綠建設計畫,共同維護自然環境。

伍、結語

  台灣農業具有技術優勢、空間優勢、本土風味的優勢,我們將加速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朝向知識、技術與資本密集轉型,發展為具競爭力的優質、安全、休閒、環保農業,以花卉、熱帶水果、烏龍茶、台灣鯛等優質農產品打響「台灣」品牌。同時,農業發展不只是經濟層面的問題,也牽涉到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育及農村自立發展等農業多功能性之社會及政治問題。因此,農委會將繼續強化農漁民福利、農漁村建設及國土保安等措施,以加強照顧農漁民,維護台灣農業永續發展。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