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6月(第144期)
92年期國產落花生價格穩定措施與成效
一、前言
92年第一期作落花生因產量增加,且逢SARS及炎夏之消費淡季,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為穩定落花生價格,確保農友收益,經邀集主產地縣政府、縣農會、鄉鎮農會與落花生產業協會等相關單位研商因應對策,並依據行政院核定92年度「敏感性農產品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加入WTO落花生產業價格穩定措施計畫」,研擬「92年第一期作穩定國產落花生價格加強促銷及輔導購貯計畫」,啟動促銷及輔導購貯兩項措施,以紓解產銷失衡情形。
二、主要短期價格穩定措施依92年度「敏感性農產品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加入WTO落花生產業價格穩定措施」計畫,在狀況一,當落花生產地價格連續10天跌至直接生產成本90%以內,即每公斤在32.8元至29.5元間且經研判有續跌之狀況時,即召開產銷協調會議、加強產銷調節宣導及辦理國產落花生促銷。狀況二,當落花生產地價格連續10天跌至直接生產成本90%以下,即每公斤在29.5元(包含29.5元)以下,且經研判有續跌之狀況時除繼續辦理狀況一之各項工作外,並實施輔導購貯作業。
三、推動價格穩定措施之背景92年第一期作落花生因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自92年7月18日止,落花生產地價格已連續10天跌至直接生產成本90%以下,當時價格每公斤僅22.6元遠低於啟動價格穩定措施狀況二之基準價每公斤29.5元以下,且經研判有續跌之狀況。因此,啟動落花生促銷及輔導購貯兩項主要短期價格穩定措施。
四、各項穩定措施及其效益92年第一期作落花生經啟動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其實際執行成果及效益如下:
(一)加強宣導農民減少92年第二期作落花生種植面積:落花生主產地雲林縣政府、縣農會及鄉鎮農會印製相關減少種植落花生宣傳資料,透過各產地農會推廣工作同仁及農事小組長以地毯式拜訪農民、利用村里廣播站及第四台以走馬燈式向農民宣導,實施期間為92年6月至92年8月,目標為減少92年第二期作落花生種植面積2,135公頃,執行結果減少2,286公頃,達成率107.1%,有助於平衡供需,提升產地價格。
(二)辦理國產落花生促銷:由雲林縣農會、虎尾鎮農會及學甲果運銷合作社等,加強花生湯、花生油、鮮煮花生、香酥真空花生、調味花生等產品促銷,實施期間92年7月17日至92年10月31日止,促銷乾莢果目標714公噸,實際促銷382公噸,達成率53.5%。惟因7、8、9月份天氣炎熱,為國內落花生消費淡季,對穩定落花生產地價格成效有限。
(三)輔導農民團體購貯落花生乾莢果:為穩定市場行情,並加速農友順利出售庫存之落花生,辦理收購落花生乾莢果,實施期間92年7月18日至92年11月4日,目標8,000公噸,三階段執行計購貯5,659.5公噸,達成率70.7%。至11月4日止產地價格,即由當時每公斤22.6元回升至11月4日之35.2元,高於直接生產成本每公斤32.8元即停止購貯,受益農戶460戶。因此,可減少農民出售92年第一期作落花生之損失,並使下(92年第二期作)期作落花生產地價格回穩至每公斤37元。
(四)實施加強促銷及輔導滾動購貯等落花生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後,乾莢果產地價格已回穩至每公斤37元,若與92年10月份平均產地價格每公斤23.58元比較,可減少農民出售92年第二期作落花生之損失約5.1億元(以92年第二期作種植面積13,800公頃,每公頃單位產量2,761公斤估算)。
五、檢討及展望(一)加強宣導農民減少92年第二期作落花生種植面積2,286公頃,減少產量約6,858公噸約佔92年第二期作落花生產量18%,有效紓解生產過剩壓力,穩定落花生市場產銷秩序。
(二)後期購貯作業由當地農會協助,並依排定鄉鎮以服務到家,逐戶收購方式,以落實執行購貯作業,經此調整,落花生產地價格即明顯回穩,也極獲農民認同及讚許。
(三)國產落花生雖具有新鮮、美味、衛生之優點,但因為土地利用型傳統作物,其生產成本較國際市場為高。近年來,由於試驗改良單位新育成優良落花生品種及栽培技術改進使得單位面積生產量大增,加上落花生生產已達全面機械化農民種植意願頗高,惟國內第一、二期及裡作均可種植,產期間隔時間短等因素,導致國內落花生產銷極具敏感性,易受進口及短期市場供需失序影響,而發生產銷失衡。
因此,在加入WTO後,落花生產業雖受關稅配額進口方式暫時獲得保護,落花生產業面臨轉型,必須從過去原料生產之一級產業,導入食品加工科技知識,提高其產品附加價值,將其提升至二級產業,再透過生產、加工、行銷等農業科技技術整合,使落花生產業由內銷產業調整為外銷、商業及貿易之三級產業。另為能發揮國產落花生新鮮、美味、衛生安全等優點,開發具本土性、精緻化及多樣化產品,並建立國產落花生品牌與進口產品作明顯區隔,擴大爭取消費者認同,以確保農民收益及國產落花生產業之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