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田媽媽系列報導之十五 清水鎮農會田媽媽「追菜香」

輔導處休閒產業科 林淑婷

  回憶起小學時代,上了一天中的最後一堂課之後,就是開始打掃、排隊,然後趕在夕陽西下之前返家。一家煮菜萬家香,我一路聞著香回到家中,眼前看見母親正在廚房裡準備豐富的晚餐,肚子一下餓了起來。正想偷吃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女孩子一定要學會煮菜,要不然啊,可是嫁不出去的哦!學會煮菜第一個步驟就是洗菜,妳就從洗菜開始學吧!」沒想到洗菜、切菜、炒菜、煎、煮、炒、炸...等,每個步驟以及不同的菜,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若要學會這一門學問,我得要再努力一點哦!大家要等到我親手煮的菜,可能會是很久很久以後囉!所以啊,還是先為您介紹一個可以讓你馬上聞得到菜香的地方—清水鎮農會,這裡的田媽媽副業經營班有不錯的成果。大家一起來追菜香吧!

  台中縣清水鎮於明末開拓至今,隨處可見古蹟與古物,是一處具有歷史文化的好地方。若您來到清水鎮,第一個感受必定是屹立於鰲峰山麓的紫雲岩,其觀音佛祖聞名全台,靈驗的菩薩至今仍為清水地方人士所津津樂道。鎮內物產豐富、民風純樸,農業發展以高經濟作物栽培,如韭黃、蘿蔔乾、金蘭西瓜、苦瓜等,以提高品質及附加價值,更加強現代化產銷設施,以達到精緻農業的目標。清水鎮最有名的特產是韭黃,栽培面積約一二十公頃,主要以大秀、三田及高美為主要種植區,所生產的韭黃是利用軟化遮光,使韭菜在無光環境下生長,產品葉片色澤黃白,口感柔軟細嫩、香氣醇和,有助消化,是蔬菜中的珍品。另一項特產為蘿蔔,由於蘿蔔生長快速、栽培容易,在清水以旱作雜區大揚地區為主要產地,種植面積80公頃。因此,清水鎮的田媽媽們也就以當地主要的農特產韭黃與白蘿蔔做為主要的食材來源,開始在這麼一個資源豐富的地方,創造未來新的人生。

  行政院農委會於92年開始,為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農業與農村產生的衝擊及挑戰,整合豐富農村的資源,輔導發展地方特色產業與健康衛生之特色料理,加強農特產品包裝設計與行銷,帶動農村經濟繁榮,以提高農村居民所得。因此,提報行政院「發展地方料理特產計畫」,輔導地區運用時令食材,開發地方農特產料理,發展具創意、健康、衛生的地方田園料理美食。

  清水鎮的田媽媽在平日不斷的努力學習之下,有多位田媽媽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頒發之神農獎當選證書,有了這個證書的鼓舞之後,每位班員更積地提昇自我第二專長考取丙級廚師證照,這麼一來,人們所擔心的衛生問題,便得到第一重保障,大家就可以吃得安心、吃的健康。由於地處農產品生產地,食材當然也都是採用最新鮮的,所烹飪出來的料理當然兼具衛生、健康又營養哦!

  營業至今,目前所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的方法,不外乎是行銷方法的加強,其中包括如何吸引顧客、提高視覺宣導、鞏固顧客口碑以及擱再來的回客量;餐飲步入戰國時代,故強化特色、開發新產品、運用宅急配等,是努力的方向。清水田媽媽「追菜香」現有班員8名,擁有中餐丙級職照者3名,職務分配有班長、副班長、會計、採購各1名。

  在產品方面,農特產加工類有:老菜脯、古早味越瓜;米食加工類有:客家麻糬、清水筒仔米糕、韭菜春捲、四季風味菜等。特色是配合時令農特產,以新鮮、營養、美味為訴求,並且不斷改進口味,以符合少油、少鹽、少糖之健康安全主張。行銷方式採取定時、定點、定量的現場展售,亦接受機關團體預約訂購。在追菜香班員的努之下,業績有日益上升的趨勢;未來,希望配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發展地方料理計畫,讓田媽媽突顯清水的好媽媽-讓每個人都感受到回家真好。未來亦將規劃在清水二高休息站設專賣店以及成立田媽媽餐廳。

  最後,提供您清水鎮遊玩的資訊,可巡禮清水市街精雕細琢的建築以及拜訪清水的海岸濕地。清水海岸屬沙質海岸,潮差大,退潮後是一片一望無垠的濕地生態,每年都吸引無數的候鳥來此覓食、渡冬,使清水的高美濕地成為賞鳥新樂園。這裡也擁有一片可能是台灣面積最大的雲林莞草群,長有稀有植物大安水蓑衣,及馬鞍藤、曼荊、濱刺麥、水筆仔....等海濱植物。

清水田媽媽追菜香連絡方式:
賴香蘭小姐電話04-26232101-216或04-26230982
傳真04-26235837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