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9月(第147期)
土石流防災宣導與疏散演練成果
引言
今年汛期至今已有5個颱風豪雨侵襲,其中敏督利與艾利兩次颱風豪雨,雖經政府各單位同心協力合作,全力投入防救災工作,但仍有災害傷亡災情發生,至為遺憾。為防範土石流災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於每年防汛期5月至10月間,都會依據預先擬訂之計畫執行多項防災宣導及整備作業與措施,目的在強化與提昇國人自主防災及社區防災意識,養成國土保安人人有責之觀念,為擴大全民參與自主防災效果,聯繫並健全現有防救災體系維護正常運作機制,辦理有「土石流防災宣導與疏散演練」項目,其成果概述如下:
一、土石流防災宣導(一)蜂鳴雨量筒創意設計競賽
為使國人認識並重視與支持土石流防災監測工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於5月間,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辦理「蜂鳴雨量筒創意設計競賽」活動,藉由科博館豐富的社教經驗、完善的展場服務設施、有效的解說規劃,讓中部地區各國中、小學生能有機會參與學習土石流防災監測工作,親身體會累積雨量、降雨強度等自然因子對大地傷害的影響,加強宣導居民做好社區居家自主防災檢查工作,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失。
此次參加競賽有102組(國中組23組、國小組79組)設計作品參加競賽,經過2次初賽、1次決賽,由裁判及觀眾票選出共32件作品,大家都竭盡心力,發揮創作,可說是每件作品都各具巧思,創意十足,值得獎勵。6月27日於科博館科學中心演講廳辦理21件優勝作品頒獎典禮時,更吸引到滿場的來賓觀禮,此次活動總計參觀人數達2159人次,透過媒體報導及學校老師指導學習、同學合作集體創作,有效達到防災宣導效果。
(二)防災種子教師培訓
為推廣土石流防災科學教育、落實防災宣導、配合終身學習培育種子教師,並輔導教師利用社教機構,增進學術交流與知識推廣。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8月2日於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辦理有1梯次106人之防災種子教師培訓活動,招訓全國有興趣之國小教師參加,活動之主題在探討坡地災害與環境、生態之間的關係,藉由創意學習,以提升基礎防災教育之能力,透過精心設計之活動並結合水土保持、地質、生態、氣象等各方面之專家學者編輯之教材,運用種子教師之培育,宣導土石流防災理念,期盼如同撒播種子般,藉由基礎教育之力量使防災理念能向下扎根、向上拓展,建立更完善之防災教育體制,成效良好,頗獲參加教師好評。
(三)土石流劇場教室開設經營
為推廣土石流防災教育宣導工作,本年度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持續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辦理土石流劇場教室教案改進,由水土保持局不斷提供土石流各項年度圖像新資料及防災宣導品,供該館作為「土石-流不流」教案推展營運使用,該館全年配合提供地球環境廳劇場教室場地及解說員解說服務,長期提供中小學學生及一般社會大眾體驗與探索土石流相關知識,讓土石流防災教育向下紮根宣導,本年度截至7月底止共服務6,408人次,成效良好,頗獲各界好評。
另為提供台灣地質災害相關資訊,充份利用社教資源,落實土石流防災教育宣導工作,本年度水土保持局再與科博館合作辦理「鳥瞰大地的傷痕」、「水土一家親」等兩個劇場教室新教案之開發與試教,其中「鳥瞰大地的傷痕」劇場教室自5月28日試教至7月底止共服務1421人次;「水土一家親」劇場教室則定8月31日辦理設計軟體試播,9月中旬辦理教案發表及試教,相信日後必能繼續對中部地區民眾提供最新、最完整的水土保持相關資訊。
(四)地方災情通報緊急聯絡人教育訓練
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為充份有效運用社會資源,健全防救災地方重大災情通報體系,以便即時提供各級政府單位作最佳救援資源調配處置,本年度於防汛期前繼續針對土石流潛勢溪流範圍內易生災害地區,建置災情緊急聯絡人,並施予「認識土石流」、「災情通報要領」等相關講習訓練,計辦理11場810人次,教導聯絡人平時如何協助進行防災宣導,災時主動利用0800-246-246免費電話進行災情通報與聯繫回報工作,讓地方人參與並關心地方公共事務,進而凝聚居民防災共識,提昇居民自主防災能力。
(五)防汛期整備工作
製作防汛期前防災整備自主檢查表,於防汛期間要求地方政府辦理自主檢查,隨時檢視各項防災措施裝備,提高警覺;另為增進各地方政府土石流防災業務承辦人員應變處置職能,水土保持局於4月底陸續辦理8場160人次土石流災害應變小組作業人員教育訓練,講授應變中心成立依據及相關法規概述、開設時機、任務及作業流程簡介、土石流潛勢溪流概況與原理、圖冊、光碟、防災地圖等成果展示方式與使用方法、土石流監測預警系統介紹、土石流警戒基準值判讀原理等課程,同時印製土石流防災地圖分送各級地方政府作災害應變管理參考使用,成效良好。
(六)簡易雨量筒、各項防災宣導品及防災圖冊製作分送
為考量山區居民若在無法接收到各級政府所提供之相關雨量資訊時,能即時了解山中居家處境,水土保持局本年度持續製作土石流防災簡易雨量筒及材料包共5,000個,分送土石流潛勢區居民使用,同時編印文宣手冊2萬份分送各地居民並作解說與宣導,透過不斷提醒與解說,教導居民提昇自主防災應變能力。
(七)印製分送土石流防災相關文宣資料
印製「土石流防災應變手冊」、「認識土石流」、「土石流防治對策」、「地震後土石流災害防範」、「大家來認識水土保持」、「如何防範土砂災害」及「水土資源保育淺說」、「土石流防災有一套」等文宣資料分送山區居民宣導製作「認識土石流」、「土石流防災應變手冊」、「坡地災害土石流」錄影帶於電視媒體播放,並拷製分送各縣市政府,以供辦理地方政府防災教育宣導使用。
(八)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教育地方講習
為加強土石流防災業務宣導,聯繫並建立各級政府土石流防救災體系,水土保持局於6月下旬起順利完成宜蘭、台中、高雄等地區3場143人次之各鄉鎮市區公所與村里長「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教育地方講習」活動,讓各地方防災業務人員與水土保持局業務承辦人員有當面溝通管道,對防救災縱向聯繫管道維持正常運作。
(九)土石流防災教育宣導特展
為服務南部地區居民,宣導土石流防災工作,水土保持局於7月份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辦理土石流防災教育宣導特展,展覽內容包括:土石流的成因、分佈地區、危害方式、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規劃等,藉由土石流防災布袋戲版、桃芝風災紀實等宣導影片播放、土石流現形記電腦互動式學習軟體、海報展覽等方式,使得參觀民眾經獲得土石流及國土保育等相關知識,喚起民眾對水土保持及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視,進而認同並配合政府之國土保安作為。
二、土石流防災疏散演練
近年來,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積極規劃各項政策,除了工程設施的建造外,更積極委託學者專家針對可能發生土石流災害之地區進行調查、辦理防災疏散避難演練、教育宣導等提高民眾防災意識,並且灌輸土石流潛勢區域居民「自救而後人救」之觀念,期能減低土石流所帶來之衝擊。「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主要是讓地方政府透過訂定演練實施計畫進行疏散演練與檢討,提昇民眾平時之準備及災害來臨時之應變能力,共同致力於地區防災、避災、減災的預防措施。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即是以整合社區防災理念,透過防災疏散避難之規劃與演練之計畫之執行,應用地區人力、物力等社區資源進行,以社區民眾的動員,災害防救的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建立地方睦鄰救援組織,以及改善、整建居住環境與有助於防救災的設施、設備等過程。對災害假設狀況實施動員,模擬土石流災害發生前、發生時與發生後等各種可能情境,推演各任務編組單位投入防救災工作的時機與流程,熟練各項技能,以降低每次災害造成的衝擊與損失,並於平時做好準備,即使真正發生災害,亦能從容應變。從民國89年至93年為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已辦理216場之地方土石流防災疏散演練,其中如信義鄉神木村、豐丘村等,當地居民對土石流警覺性提高,避難疏散路線相當熟悉,於90年納莉颱風緊急疏散潛勢區民眾時,達到零傷亡之成效;另和平鄉松鶴部落於本年7月敏督利颱風來時,松鶴一溪、松鶴二溪雖有發生嚴重土石流,但居民因有所警覺,即時疏散避災,人員傷亡災情均較以往同規模土石流災害為輕,顯現防災整備成果。
結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每年持續辦理各項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宣導與落實,其目的就是要聯繫整合各級政府機關部門之有限資源,實施多元化土石流防災應變措施,強化國人自主防災及社區防災意識,擴大防災宣導效果,養成國土保安人人有責之觀念,將可能發生的土石流災害減至最低,達到富麗農村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