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防範策略

家畜衛生試驗所 宋華聰

一、前言

  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eses)是指會傳染給人的動物疾病,其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包括細菌、病毒、甚至於寄生蟲及其他的病原體如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病)的普立昂(Prion),它是一種蛋白質。這些病原體中比較重要且我們較熟悉的包括有如細菌類的沙門氏菌、炭疽菌、丹毒菌等;病毒類的狂犬病、日本腦炎、流行性感冒;寄生蟲類的弓蟲、絛蟲、中華肝吸蟲等和最近出現在國際間流行的新興疾病如立百病(病毒)、禽流感(病毒)、西尼羅熱(病毒)、牛海綿狀腦病(蛋白質)等。

  從這些疾病過去的發生紀錄來看,人畜共通傳染病已經隨時空的變遷,有增多的趨勢,其原因可能因為這些原來在野生動物的病原體包括對宿主本身不會有病原性者,隨人口的增加和交通的便利,使之人們更有機會和有更高的瀕度入侵到野生動物的棲息處,而造成家畜、家禽或人與這些病原體有密切的接觸後被感染,讓我們感到害怕和憂心的是,相當多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對這些野生動物並沒有病原性,所以我們看不出這些野生動物的異狀,而不知提高警覺,以致於讓所飼養的家畜禽被感染後傳染給人或人直接被感染。由於這些不論已存在或新興的疾病,對人和動物都有致病性,因此,不論人們或政府相關防疫機關都必須注意防範。

二、發生機制

  病原體能否侵入到其宿主的基本關鍵點,在於該宿主有否讓該病原體侵入的接受器(Receptor)。舉口蹄疫的病原體為例,只有牛、羊、豬等偶蹄類動物才具有接受器,至於人和家禽等則否,所以不會被感染,因此它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人和豬都有流行性感冒病毒(H1和H3)的接受器,所以它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豬的性質非常特殊,除了會被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而發病外,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也會在豬體內增殖,尤其是同時有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和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的國家,就要特別小心監測病毒在豬體內有否變異或重組的情形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在陸禽如雞會造成感染,也會感染人,它雖能在水禽如鴨腸內增殖,但不會造成病害,此種情況更增加了流行病學的複雜度。要防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對該病流行病學的調查和監測是不能或缺的工具和手段。

三、監控與防範

  人畜共通傳染病大多先在動物發生,然後傳給人;但亦有先在人發生,再傳給動物的例子。因此,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動物尤其在畜禽上的診斷、監測與流行病學的調查,變的特別需要和緊急,因為它們不但會造成經濟上的重大損失,且一旦傳給人,所造成的損失更難以估計,因為此時已成為重大健康危機事件的範疇。

  傳染病的監控可分成兩個部份,一是監測國外的傳染病是否已入侵;二是監測國內已存在傳染病的現況。監測國外的傳染病病原是否已入侵的方法就是要找到適當的時機和採集到適當的樣本,以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為例,其入侵的最可能管道是走私帶有病原的活禽鳥或其產品;其次是由候鳥或遷徙的水鳥將發生家禽流行性感冒地區的病毒帶到國內;經由檢疫程序輸入的活禽鳥及其產品而帶入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機會則相當低。從風險管理的觀點,不難找出最適當的採樣時機和方法,因此,當發現有走私的活禽鳥和其產品,就必須立即採樣送檢。如92年12月初在金門外海查緝到走私的鴨子後,金門縣動物防疫所立即將它銷燬並採集檢體送到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結果發現它帶有高病原性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和全面採樣,其結果是病毒並沒有傳染到金門縣內的家禽,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也讓當地的養禽鳥戶和動物防疫機關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另外,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所進行對候鳥、水鳥排遺和雞的例行監測計劃目的,在於能早期發現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存在,如有,則再經進一步的檢驗就可以知道該病毒的病原性高低,病原特性知道後,便可決定防疫政策該朝那個方向規劃;該如何防止其擴散和蔓延。不幸於93年1月的雞場例行監測中,發現了家禽流行性感冒的病毒,但可幸的是,該病毒是低病原性的,如果沒有做監測,就不會知道它的存在,如存在的病毒是高病原性的,那其後果真是會不堪設想。由此可見監測的重要性,而監測的工作,當然是防疫機關責無旁貸的任務,因此政府防疫機關一定要規劃各種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監測計畫,並加以確實執行才能確保疾病的清淨。

  國內已入侵傳染病的監測則著重於定期在高風險地區進行採樣和檢驗,如果傳染病的防疫策略是採疫苗防制,則在作監測時,必須將免疫的反應和自然感染的反應加以區別,才不會產生混淆,也就是說一定要有區別診斷的技術。以義大利於1997年所發生的H7N1型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為例,其採行的防疫策略是在發生場周圍施行H7N2疫苗的環狀免疫措施,其目的是在監測時如發現H7N1型抗體,則表示是由野外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反應,如出現H7N2的抗體,則表示是由疫苗免疫的結果。義大利政府所採取的環狀免疫和監測同時進行的策略,成功地將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在很短的期間內加以控制。

  我國向來非常重視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監測工作,正在進行的監測種類有牛海綿狀腦病、狂犬病、家禽流行性感冒、披衣菌、結核病和布氏桿菌病等,其監測方法依傳染病的特性而定,包括組織病理學法、病原分離法、血清學法等多種,但這些方法都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有關傳染病診斷的標準方法。根據歷年來的監測結果證明我國乃為牛海綿狀腦病、狂犬病、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及布氏桿菌病的非疫區。

  顧名思義,人一旦接觸到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就會被感染,所以在作監測時不論是採樣或作病原的鑑定或疾病的診斷,都必須非常小心不要被感染。要防止這些病原在實驗室的散播,除了在操作時要遵守生物安全的守則外,處理不同病原的實驗室,也必須在硬體上加以區隔,使之人的通道和鑑定處理不同的病材的試驗室能完全分開,如此才能更有效防止交叉污染的不幸事件發生。

四、結語

  我國目前乃為多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非疫區,要維持非疫區的狀態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亟需全國人民共同來維護;新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會隨時空的變遷逐漸增加,且很多的傳染病是新的,在其診斷和防制上有它先天的困難,因此政府防疫機關對國外疫病資訊的蒐集、診斷技術的開發訓練、試驗研究機關軟硬體的建立或改進

  等之規劃與實施刻不容緩,尤其重要的是,全國人民要有不將國外未經檢疫的動物及其產製品帶入國內,才能因應當前與未來的需要和防止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入侵。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