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國際組織科 李蓮生

一、美國大豆協會因赤道北方發現亞洲大豆銹病被要求提高警覺

  由於一件確定的亞洲大豆銹病(Asian soybean rust)病例,美國大豆協會被要求提高警覺。此病例被發現在南美赤道北方大約5度之處,即哥倫比亞一名為卡利(Cali)之北方。有關發現亞洲大豆銹病之報導,係由美國農業部之農業研究署與動植物健康檢查局所確認。

  美國大豆協會主席 Ron Heck表示:在赤道之上確認大豆銹病,顯示大豆銹病的孢子朝向美國大陸前進。亞洲大豆銹病已在亞洲與澳洲數出現10年,在1996年,此病由亞洲入侵烏干達,在2001年,蔓延至非洲大部分地區。而南美洲亦在2001年發現此銹病,並在巴西、巴拉圭與玻利維亞等種植大豆地區蔓延,而到2003年,銹病蔓延至阿根廷北方非大豆種植地區。

二、食品科學家質疑有機食物之好處

  本週在美國所舉行的一項世界最大的科學會年會議場上,食品科學家指出,比起傳統栽種之食物,有機食物對我們的健康而言,未必較好。

  一位在美國Rutgers 大學的食品科學家Joseph D. Rosen 於23日在美國費城舉行之第228屆美國化學會年會中表示,雖然很多美國人相信有機食品比傳統食品更健康,科學上的證據未必支持這種信念。消費者被拉向參與消費有機食品這種活動,為了自以為是的想法多花了不必要的金錢。他並進一步指出,看似權威的消息來源,例如消費者報導,對消費者提供錯誤的信念。

三、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ARDO)成員應彼此協助

  迦納總統John Agyekum Kufuor於8月24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AARDO)第52屆執行委員會會議中,呼籲該組織內已開發國家協助開發中國家,共同邁向進步和諧。K總統指出,在促使各會員國了解其潛力與限制俾攜手並進邁向和諧進步過程中,AARDO應扮演領導的角色。K總統形容AARDO是一個令人敬畏的組織,因為該組織代表了亞洲及非洲人口最多的區域,而且正加足馬力促進農村地區發展。K總統指出,迦納成為該組織中之一員,使人引以為傲。AARDO組織主席,同時亦為埃及外交部副部長的 Wafaa El Hadidy表示,與K總統會面,對會員國是一種鼓舞,對會員國間合作與團結亦極有助益。AARDO創立於1962年,為一政府間組織,共有27個會員國,13國來自非洲,14國為亞洲國家,其成立宗旨在藉由人力發展與農業活動,促進經濟與社會改進,使鄉村地區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 按:我國亦為該組織之會員,每年除在財政上對該組織大力支助外,並舉辦多項農業研習計畫,提供會員國農業官員在台接受訓練。)

四、澳洲糖農將因歐盟對糖外銷補貼敗訴而獲利

  由澳洲、巴西及泰國共同提出對歐盟糖出口補貼之控訴,WTO裁決初判歐盟違反WTO規範,預定本年9月初完成終判,此決定將促使國際糖價回升。WTO對歐盟未能遵守對糖外銷補貼限制之判決,雖僅為初步裁決,但依照傳統,最終之裁決與初步裁決間幾無差異。澳洲貿易部長Mark Vaile表示,倘WTO爭端小組最終支持澳洲等國之指控,將使高達400萬噸出口補貼之歐盟蔗糖退出市場,長期而言,將提升國際糖價;泰國蔗商協會某資深官員亦表示,倘WTO終判仍維持原議,國際糖價預計將彈升10%。至於巴西農業部長 Rodrigues則持較保守看法,認為將僅有200萬噸之歐盟受出口補貼蔗糖退出國際市場。

五、日本將向美國提出放寬蜜柑輸入檢疫條件,必要時將向WTO提出控訴

  日本農林水產省將於年底召開之美日植物檢疫會議中,向美方提出放寬蜜柑輸入檢疫條件之要求,若未獲回應,將不排除向WTO提出控訴。另一方面,針對日本之蘋果檢疫規定問題,美國已向WTO提出控訴,雙方間對水果檢疫各執己見,似有引發貿易摩擦之可能。目前美國所訂蜜柑輸入主要檢疫條件為:1. 400公尺範圍內之蜜柑果園,不可有罹患潰瘍病株;2.每年至少進行3次以上之疾病檢查。相對於此,日本對蘋果輸入主要檢疫條件為1. 10公尺範圍內之蘋果果園,不可有罹患火傷病株;2.每年至少進行一次以上之疾病檢查。因此,日本決定向美方提出放寬上述二項檢疫條件規定。農林水產省並表示,未來將檢視各國進口檢疫條件,若有過度規定者,將積極要求對方改善。

六、美國USDA預測玉米生產將創新紀錄(Feedstuff 93.8.16)

  8月12日美國USDA發布作物生產及供需報告指出,由於預測作物生產將達創紀錄之109億普式耳,遠超過預估之107億普式耳,玉米期貨價格應聲下跌。此外, 雖然USDA將大豆預估產量由7月份之29億4千萬普式耳下降為28億7,700萬普式耳,其單位面積產量亦由7月之每英畝39.9普式耳下降為每英畝39.1普式耳,但由於南美洲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及預測中國將減少大豆輸入,大豆期貨價格在未來幾個月亦將與玉米一樣,持續下跌。

七、美國研究人員確認可抵抗大豆蚜蟲之基因

  由於美國伊利諾大學一組研究團隊在歷經近3年努力後,已確定一個抗蚜蟲的單基因源(single-gene source)可以輕易的經由雜交進入現已做商業栽培的優良大豆品種中,未來將為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帶來一個高產、而且能夠有效抵抗蚜蟲的大豆新品種供商業栽培。此研究由伊利諾大豆checkoff board所支助,主要研究人員包括USDA在伊利諾大學農業研究機構之植物病理學家Glen Hartman以及來自伊大作物科學系之資深研究人員Curtis Hill與大豆育種專家Brian Diers。Glen Hartman表示:該基因已在溫室與田間加以測試,均能防止大豆蚜蟲繁殖,由於此基因為單一顯性基因並具有確認之DNA標示,因此很容易經由雜交進入易受蚜蟲為害的商業栽培品種之中。蚜蟲在田間被大量發現是在公元兩千年的大豆生長末期。經由詳細科學調查,該蚜蟲被確認為Aphis glycines,之前曾被報導僅存在於亞洲、澳大利亞、與一些太平洋島嶼,到2003年,蚜蟲為害已成為美國中西部大豆栽種者主要問題,主要防治方法為在田間噴灑殺蟲劑,每英畝所需費用為20~25美元,僅2003年,伊利諾州即有超過100萬英畝噴灑殺蟲劑,愛俄華及明尼蘇達二州則有超過300萬英畝噴灑殺蟲劑,因此如果能有抗蚜蟲的大豆品種,將可為農民節省可觀的支出。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