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1月(第151期)
93年度乳牛牧場評鑑成果
畜牧處家畜生產科 許育如
壹、前言
我國於9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液態乳以關稅配額方式開放進口,面對市場開放競爭,以及近年來國人對於鮮乳消費需求增加,每人每年消費量自80年之7.5公斤增加至92年之16.3公斤,因此,生乳品質及乳牛牧場環境衛生遂成為消費者重視的焦點。為使國內乳業能永續經營發展,除持續輔導酪農改善牛群性能、擠乳設施、以及辦理淘汰低生產、低效率牛隻、冬夏期生乳產期調節與衛生防疫等措施外,並自90年度起委託中華民國乳業協會辦理乳牛牧場評鑑,促使乳牛場主能自主診斷管理,以提昇牧場競爭力與產業形象。
貳、乳牛牧場評鑑辦法及流程
邀請畜牧、獸醫、企業管理、農業經營顧問、酪農等組成「乳牛牧場評鑑委員會」,並研訂評鑑作業辦法,評鑑的項目有五大項,包含生乳品質、經營效益、飼養管理、疾病防治及環境衛生與形象,評鑑作業流程區分為四階段,分別為酪農自我評量、乳品工廠初審、縣市(政府)評鑑小組複審及乳協評鑑委員總複審與現場總複審等,經評鑑為優良之牧場依分數高低區分為5顆至1顆梅花級牧場,並授予不同級別證書。
參、93年乳牛牧場評鑑結果及表揚情形
本次總計有470戶參加(約占全國酪農戶之80%),評鑑結果榮獲5顆梅花獎者有40戶,4顆梅花獎者有66戶(名單如附表),3顆梅花獎者有219戶,2顆梅花獎者有97戶,1顆梅花獎者有36戶。獲得4顆梅花獎以上之乳牛場主要分布於桃園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高雄縣、屏東縣、花蓮縣及台南市。為了獎勵評鑑績優之乳牛場(5顆及4顆梅花獎者)及輔導有功之縣市政府與乳廠,特地於12月14日在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國際會議廳辦理表揚及成果發表,並邀請農委會李主任委員金龍親臨頒獎,在頒獎的過程中,李主任委員一一的與受獎之乳牛場代表合照,並鼓勵及冀望國內所有乳牛牧場以績優場為楷模,繼續提昇等級及國內乳業競爭力。李主任委員之鼓勵,對得獎之酪農除肯定其成果之外,更是產業向上繼續提昇之一股動力,相信我國之酪農產業,在產、官、學各方的努力下,必能屹立國際,永續發展。
肆、結語
農委會為協助產業因應進口產品的挑戰與競爭,在政策上,已將部分農畜產品列入關稅配額及特別防衛措施(SSG),以減緩進口產品之衝擊,並擬訂相關的因應措施,輔導農民朝「三品」農業方向發展,在乳牛產業面來說,即為選育優良品種、提升生乳品質及建立乳品品牌,以確保國產牛乳新鮮、質優、衛生、安全的競爭優勢,並贏得消費者認同。自90年度開始輔導辦理「乳牛牧場評鑑」工作以來,每年榮獲四梅獎以上之乳牛場戶數逐年增加,在93年有106戶,較92年之49戶大幅成長約2.2倍,顯示國內乳牛牧場之經營水準在酪農辛苦默默耕耘中逐年提昇,另參與之縣市政府及乳廠之全力配合亦功不可沒,使得績優之乳牛場能夠得到大家的肯定,相信在未來的一年,我國之酪農產業一定會更進步,並臻於國際水準。
附表 93年乳牛牧場評鑑獲頒五顆及四顆梅花獎得主名單pdf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