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1月(第151期)
中國食品產業發展趨勢
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表的「中國主要食品產業現狀及今後展望」、「有關中國確保食品安全性實態調查」等資料得知,自中國實施經濟改革起至2003年止,中國食品產業每年以10至20%的速度成長(平均為13%),且未來將呈持續成長趨勢,其相關要點及建議如下:
一、由於中國國民所得逐年成長、家庭每戶人數漸減(1982年家庭每戶人數平均為4.4人,2002年減為3.4人)等因素影響,致使其食品產業呈快速成長,於2002年食品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l兆人民幣,比2001年增加12.1%。在中國履行WTO承諾而逐漸開放市場、外資資本及技術持續前進時,中國的人民飲食生活開始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未來中國食品產業仍將持續成長。就項目別而言,具有中式傳統保健機能類之飲料及食品、濃縮蘋果汁(註:中國向來擁有「世界蘋果種原寶庫」雅號,自1990年代實施菜籃子工程起,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而於2002年達到佔世界蘋果總產量四成的佳績,其中以製成蘋果汁外銷歐洲及日本之成就最受國際注目。)等頗具外銷潛力;乳製品、冷凍食品、糕餅類等食品頗具成長空間。(註:以糕餅類為例,2002年先進國家每年每人平均消費量為25至35公斤、新興國家為12至18公斤,中國僅約1公斤)。
二、2002年中國食品出口以水產品、蔬果、雞肉等食用肉類及其加工品等為主,出口值155億1200萬美元,比2001年增加11.9%;其中之山東、廣東、遼寧、浙江、上海、福建、吉林等7個沿海省市為主要生產供做出口用農產品之基地,其出口值合計佔中國總出口值八成以上。進口以糧食、食用植物油、砂糖等為主,進口值92億6,600萬美元,比2001年增加6.5%;高級的食用肉類、乳製品、水產品及水果等之需求呈顯著成長。
三、中國主管食品產業之行政單位,包括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基準委員會及其所屬單位。食品產業相關法規漸趨完備,其中2002年其農業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有關農產物安全管理、農業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共同推動之「無公害食品行動計畫」及各省紛紛建立以外銷為主要目的生產基地等事項,最受相關人士注目。此外,中國為積極拓展農產品外銷市場,針對中國常使用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名詞之定義、法規依據、實質內容、負責單位等,均有明確規定,以符合國際規範,並供做爭取國際ISO認證之憑據。
四、以台商統一集團及頂新集團所生產的方便麵為例,1992 年以前中國有數百家生產方便麵廠商;1992至1997年頂新集團所生產之方便麵,以「康師傅」為品牌名稱,成為中國方便麵市場的龍頭;1998年起,統一集團以台灣經驗及在中國的人際關係等優勢,成為中國方便麵第二大品牌;2002年頂新及統一所生產之方便麵,在中國方便麵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5%及24%,為台商在中國投資之成功案例。
五、由於中國人口眾多,且其食品消費量值隨國民所得增加而顯著增加,各國農業相關單位在中國食品產業方面積極採取因應策略,(註:例如南韓食品廠商赴中國投資生產韓式泡菜,實現「南韓接定單,中國出貨」之新跨國食品貿易模式;美國小麥協會在北京等大消費地廣設烘培教室,為推廣美產小麥外銷中國打先鋒戰;東協諸國在雲南省昆明市等地設立促銷農產品的行銷中心;日本全國農協、農業相關廠商及農政單位積極與中國當局進行各種農業交流及投資時,亦於上海等主要消費地設立促銷農產品等相關常設單位。)在不影響台灣農業發展前題下,渠等之相關策略頗能為我國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