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11月(第233期)
應用空間資訊技術輔助轉作休耕勘查作業之成果
農糧署 黃淑娟
一 . 前言
我國以農立國,依據 99 年度農業統計資料,臺灣地區耕地面積約為 81 萬公頃,其中稻作、轉作及休耕面積約 51 萬公頃,占耕地面積 63% 。為管理龐大的農地資訊,農糧署建置有農糧資料庫及農糧資訊 網路系統( MIS ) ,執行種稻與轉作休耕申報、審核及收購稻穀與休耕補貼補償等相關業務,並隨著空間及資訊技術發展,開發以農地為基礎之空間稻作資訊查詢系統及稻田利用調查系統與該 MIS 系統直接連結,輔助稻田多元化利用計畫(前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各項申報作業農戶資格認定與勘查作業應用。
鑑於勘查作業必須逐筆勘查農地是否符合轉作休耕種植規定,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勘查作業的效率與正確性,是急需面對且思考的課題。本文彙集執行 3 年之經驗,提供後續辦理參考。
二 . 推動試辦計畫
鑑於野外現勘人員之最大瓶頸,在於對地形現況之掌握不熟悉時,很容易誤判坵塊,影響調查正確性。基此,利用本署於 93 年度配合「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基期年( 83-92 年)農戶申報資格認定需要建置之網際網路空間稻作資訊查詢系統,其空間資料庫中彙整有全臺灣農地範圍電子地圖、航照圖(正射影像檔)、歷年期( 83-99 年)稻作分布圖及每年以地政單位地籍圖修繪更新之耕地圖(農田坵塊圖)等,作為空間稻作與農地利用相關應用業務之作業平台及圖資核心。
自 98 年度起試辦利用 PDA (個人數位助理)輔助稻作調查及轉作休耕勘查計畫,首度建置「行動化稻田利用調查系統」,並於 99 及 100 年配合國土資訊系統「農田坵塊資料庫更新」計畫,建置結合申報資料之「行動化稻田利用調查系統」及「 Web 版稻田利用調查編輯系統」,整合擴充為「稻田利用調查系統」。參與試辦鄉鎮由 98 年 8 個鄉鎮、 99 年 46 個鄉鎮,逐漸擴增至 100 年 109 個鄉鎮,使用效果反應良好。
三 . 稻田利用調查系統簡介
(一)行動化稻田利用調查系統
整合 GIS+PDA+GPS 之外業調查工具,考量資料量及網路傳輸效能,本系統採離線作業模式,使用農糧署空間稻作資訊查詢系統網站平台建立圖資下載網頁,提供使用者由網站下載單一鄉鎮之電子地圖、航照圖、耕地圖及農糧資訊網路系統當期作申報資料等作為調查底圖。耕地圖及申報資料下載於 PDA 後會自動以地籍之地段地號為關聯值,結合產製為勘查主題圖,並以不同顏色顯示個別農地申報作物類別及分布,方便勘查人員配合 GPS 以掌握坵塊區位,避免誤失或漏判。勘查結果資料包含圖形及申報結果是否合格、部分合格或不合格等相關資訊亦會上傳 MIS 農糧資訊網路系統整合。(圖 1 )
(二) Web 版稻田利用調查編輯系統
本系統透過網路版輔助圖台,提供使用者以圖形化介面輔助不同來源( PDA 或紙圖)調查資料之登錄與查詢。系統將空間資料庫之耕地圖資透過 Web GIS 技術,利用關聯式資料庫結構與資料串接技術,動態結合分散於各分署及辦事處 Sybase 資料庫之轉作休耕申報資料及已勘查紀錄中,提供動態即時之轉作休耕勘查主題圖製作、展示、列印以及圖資編輯;另亦可於圖台上自訂調查主題圖,繪製勘查圖形註記及參考申報資料與耕地圖之碰檔率,為輔助基層農政單位勘查作業之最佳工具。(圖 2 )
(三)系統應用效益
本系統除提供一般地理資訊系統之空間查詢、定位與展示功能外,其功能與效益如下:
1. 由中央統籌網際網路應用系統開發,節省基層農政單位相關應用系統之重覆開發或購置圖資費用。
2. 提供多元調查及登錄系統方式,如 PDA 及紙圖調查方式等,方便勘查人員靈活運用於勘查作業。另可跨不同資訊系統平台與資料之整合應用,目前已能成功整合農糧資訊 網路系統、 行動化稻田利用調查系統與 Web 版稻田利用調查編輯系統,故不論於 PDA 或空間圖台編輯之勘查結果資料,均可儲存至網路版輪作休耕系統資料庫( MIS ),減少資料重覆輸入,並維持資料之同步性與一致性。
3. 動態產製鄉鎮勘查主題圖,包括同一縣市入耕於本鄉鎮之申報農地資料,均可於圖台即時展示,且可套疊航照圖或歷史申報資料,方便勘查人員於外出作業前,利用圖台量測及圖形編輯功能,先於室內過濾違規申報農地(如土地已改為固定設施或種植果樹等)、扣除違規農地面積、規劃勘查路線等,有效提升勘查作業效率。
4. 勘查主題圖可以段、單幅或 POI ( point of interest )為單元,依不同地圖比例尺及紙張大小,進行大圖輸出或以 A4 、 A3 尺寸拼接大圖輸出,節省勘查人員傳統作業需將申報資料轉置於紙圖之作業時間。
5. 具主題圖網路編輯功能,勘查人員可於線上依需要編輯坵塊圖形與文字標註,儲存為客製化個人適用之參考圖資,提供更多元的加值應用,如規劃調查小區、災害範圍標註、違規紀錄標註等。
6. 具 GPS 功能之行動化調查設備,指引勘查人員到達正確位置;勘查主題圖上已註記申報作物,套疊航照圖輔助,更易辨識周遭地理環境位置及正確坵塊;違規地點影像亦可利用具 GPS 功能相機拍照並上傳於網站平台顯示,利於釐清爭議。
7. 利用 PDA 或圖台登錄之勘查紀錄,包括圖形、文字註記及勘查軌跡等可完整保存於資料庫,提供後續年度參考應用;農戶申報資料與耕地圖形地籍資料及地政土地資料具線上相互勾稽功能,提升資料的正確性。
四 . 現地勘查應用之實務經驗
試辦計畫自 98 年度開始,由第一年以 PDA 稻作調查為主要試行目標,經參酌試辦鄉鎮回饋意見,漸調整為以 PDA+ 紙圖作業模式,輔以編輯系統網站,擴大應用於轉作休耕勘查作業。本( 100 )年度試辦計畫已於 9 月 5 日至 9 月 9 日辦理教育訓練完竣,計有 150 人次參訓,正陸續應用於第二期作勘查。綜合 98 及 99 年試辦鄉鎮實際執行情形,將相關經驗歸納說明如下:
(一)完整的耕地圖籍、正確的申報資料、即時更新的航照圖及電子地圖等背景圖資;調查設備、系統使用及調查成果圖資匯整管理服務的方便性等,是系統推廣能否成功的關鍵。
(二)利用空間資訊技術輔助,節省調查圖資準備之前置作業時間、協助解決爭議農地地籍處理、部分植栽範圍面積認定等,確可提供相當之協助。但對於不熟稔資訊設備操作之使用者而言,有心理障礙,需加強教育訓練,提升系統使用的熟練度。
(三) PDA 定位查詢提供新進人員於農地地理位置之快速掌握;但對於經驗豐富之承辦人員,由於對現地位址相當熟悉,認為紙圖可清楚展示大範圍地形,快速標註勘查成果。故應充分利用兩者優勢,相輔相成,有助提升調查品質。
(四) PDA 作為調查的輔助工具,較適用於小範圍或零星地點的查核作業,可有效協助解決爭議農地;對於大範圍需逐筆勘查作業,則以 PDA+ 紙圖作業方式較佳,可兼顧勘查效率。
(五)本系統及 PDA 設備除可應用於轉作休耕勘查作業,更可延伸應用於繳交公糧農地查核、災害勘查等相關農政業務應用。
(六)部分鄉鎮未能於申報結束,勘查作業開始前完成申報資料建檔,無法體現自動勘查主題圖資產生之便利性及延展應用,只能將 PDA 作為定位查詢之工具,甚為可惜。
(七)鄉鎮已有習慣性勘查作業模式,且現階段使用之 PDA 硬體設備仍有背光不足、電池續航力以及螢幕太小等限制,加上少數地籍圖資與現況不符,造成部分使用者意願低落。
(八) PDA 或其它行動裝置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各廠牌作業系統尚無統一標準,在後續推廣應用時,有原調查系統無法升級或跨平台使用之相容性問題。
五 . 結語及未來展望
地理資訊技術的不斷演進,並隨著網際網路與通訊等技術之興起,有非常大的變化,地理資訊系統也逐漸由過往專業領域的應用,轉變成為資訊服務的提供。農糧署配合業務需要,開發網路版空間資訊查詢服務,並陸續整合異質資料、行動化設備,不斷擴充提供多元化查詢應用服務,如稻田利用調查及敏感性作物調查等系統,希冀提升各層級農業業務執行單位之效率並作為農業決策之輔助工具。
未來於轉作休耕勘查及相關應用方面,將持續加強圖資更新整合、系統強化、圖資管理服務與教育訓練推廣等工作,提升空間管理應用之廣度與深度,並期待未來雲端技術的導入及行動化設備之提升,更進一步發揮空間資訊技術輔助的應用效益。
圖 1 行動化稻田利用調查系統
圖 2 Web 版稻田利用調查編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