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台灣新興特色茶-紅烏龍介紹

茶業改良場 吳聲舜

一 . 前 言

  如將條形包種茶比喻為含苞待放之「青春少女」,凍頂烏龍茶則是風韻十足嫵媚的「貴夫人」, 鐵觀音是 穩健幹練,歷盡滄桑的「中年男人」,那麼「紅烏龍」可說是柔情俠義、武功高強、深藏不露的「俠骨之士」。很多人或許沒有聽過、也不認識它,網路上有許多茶友問到「紅烏龍」到底是什麼東西?屬於那種茶類呢?其實它是繼條形包種、東方美人、半球形包種茶之後,由本會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新研發出的本土特色烏龍茶,外觀為球形烏黑亮麗,水色橙紅、 湯色明亮澄清具有光澤, 滋味 甘、甜、滑潤,冷、熱泡皆宜的新興特色茶。本文就紅烏龍的發展及品質特色做一介紹。

二 . 發展背景

  台灣茶業發展可溯及從荷據時代的轉口貿易開始,到清末時期先民從大陸沿海省分,將茶種、栽植方法、製茶技術傳承到台灣,發展迄今有幾百年的歷史。直到 140 餘年前英國人約翰杜德( John Dodd )將台灣產的茶葉以 Formosa Oolong Tea 名義行銷美國紐約,台灣所產烏龍茶才躍登國際舞台。此後,台灣先民不斷創新改進,相繼推出條型包種、東方美人、半球形包種茶,成為代表台灣的特色茶。 1981 年製茶工廠設置條例廢除,茶葉由外銷逐漸轉為內銷市場,茶農以自產自製自銷的口號,配合政府的行銷推廣,半球形包種茶席捲台灣成為茶葉市場的主流,並營造不少知名的地區特色茶如凍頂烏龍茶、阿里山和梨山等高山茶。然而受產製成本增加和種植地的限制,台灣茶農轉移至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投資生產,挾著半球型包種茶的品種、技術和資金,成功的將半球形包種茶推向世界茶業市場,也導致這些「客製化」的台式茶充斥在台灣茶市場。由於相同的品種和技術,加上低廉的產製成本,影響台茶最大的是在中低海拔茶區。面對這些衝擊影響,茶區惟有創新及建立品牌,朝向特色茶類發展是最好的迎戰方式。

三 . 由台東茶區發跡

  台式茶 的影響有多深?實在很難評估?不過從台東縣福鹿茶近年來的演變似乎可見些端倪; 台東茶區在本省是屬較晚發展的茶區,大約在 1960 年代開始有小規模種植茶葉,初期以種植製作紅茶為主,後因當時國內茶葉外銷遇到瓶頸轉為內銷市場,包種茶成為市場主流,搭上包種茶產製列車,全部改種小葉種生產包種茶。 1980 至 1995 年間可說是台東茶葉盛期,當時中南部茶區及高山茶未成氣候,佔著先天環境的優勢,台東茶區所生產的晚冬及早春茶逐漸受到茶商及製茶業者的重視,紛紛來台東從事茶葉加工及批發業務,為台東茶業發展奠下深厚的基礎,茶葉面積一度高達 5-6 百公頃。

  1996 年後,福鹿茶進入黯淡時期,茶區面積逐漸減少,製茶工廠由最盛的五、六十家,到目前的十餘家,茶園面積也降至 200 公頃左右,茶區發展面臨新的生存考驗。茶園驟降的原因複雜,一是產、製分離, 茶農負責種茶,茶菁販售給製茶工廠加工,在質與量和行銷方式的對立下,茶農和製茶廠間難以取得平衡, 造成茶農生產茶菁製茶廠無法收購,農民只好轉作其他作物。二是茶區缺乏特色知名度不足,所產茶類與其他茶區相同,市場無法開拓。三是受進口台式茶的影響。

  福鹿茶區是花東兩縣最大、最重要的茶區,生存面臨困境,茶區該如何突破?有賴產、官、學共同努力,為此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乃積極輔導茶區轉型升級,全面強化體質從「生產型」的茶業,轉型成「知識型」茶業。從特殊品種種植與加工製作、品質認證及品牌行銷三大環節著手,開創競爭利基。特殊品種種植方面花東地區已是全台大葉烏龍品種最大的產地,永康山野生茶也在選育中,可望成為東部茶區另一特產。茶類加工目前已推出蜜香紅茶、蜜香綠茶、紅烏龍等茶類,逐漸獲得消費者的喜愛與肯定。在這些茶類中蜜香紅茶已成為花蓮縣瑞穗鄉舞鶴茶區的特產茶類,消費者來到舞鶴村首選的茶類就是蜜香紅茶,舞鶴村已成為「蜜香紅茶」的故鄉,茶區面積也逐漸的增加。「 紅烏龍 」則 是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團隊,為突 破中低海拔茶區之困境 , 利用夏秋茶生產發酵程度較重之烏龍茶,因 茶湯水色橙紅,明亮澄清有如紅茶的茶湯色澤,特取名為「紅烏龍」。自 2008 年於台東縣鹿野鄉推出後, 逐漸受到消費者的注目與喜愛,市場逐漸在擴增中,甚至在中國大陸也受到矚目 ,可望成為台灣新興的特色茶類 。

四 . 紅烏龍的加工特色

  傳統烏龍茶類加工的基本製程要求,為萎凋、攪拌、炒菁、揉捻、乾燥等重要步驟,只要加工過程中具備這些流程,可稱為「廣義的烏龍茶」。台灣的文山包種、鐵觀音、東方美人、凍頂烏龍茶、高山茶及半球形包種茶,都可稱為廣義的烏龍茶,差別只是發酵程度的輕重而已,在中國六大茶類中劃歸於青茶類。製作優質包種茶茶菁原料的良窳是重要關鍵點,但 茶菁條件容易受到季節、品種,病蟲害等因子限制。而製作紅烏龍茶芽葉條件較不受上述因子限制,茶園生產是項安全、衛生的茶類可不噴施農藥,適合在各季節及有機茶園推展。 紅烏龍與傳統烏龍茶類最大的不同點在發酵階段,這是紅烏龍異於烏龍茶類最大的特點,也是革命性改變製程新的突破。「 紅烏龍 」係 結合烏龍茶與紅茶之加工特點與品質特色所新創製出來的特色茶,發酵程度可說是目前烏龍茶類中最高的。

  紅烏龍 適合在台灣各茶區生產,在夏秋季茶菁多產的季節能充分利用,增加農民的收益。此外茶菁條件不易受到病蟲害和季節性限制,適合在各海拔茶園及有機、無毒茶園推展。此外,紅烏龍亦可使用機採方式生產,產製冷飲茶及罐裝茶飲原料茶,發展潛力十足。 有人說紅烏龍就是傳統的紅水烏龍,吾人可以明確告訴諸位;不論是加工製法或是成品外觀、形狀、香氣、滋味,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附表是紅水烏龍與紅烏龍成品的區別。

附表 紅水烏龍與紅烏龍區別

紅水烏龍

紅烏龍

葉片為綠葉鑲紅邊

葉片呈琥珀色

發酵程度較輕

發酵程度重

橙黃或琥珀色

橙紅或深紅色,湯色澄清明亮具有光澤

滋味甘、滑,適合熱飲

具熟果香滋味甘、甜、滑潤,冷熱泡皆宜

外觀捲曲橙黃色

半球形、緊結、色澤烏黑帶有光澤

五 . 紅烏龍的品質特色

  要如何形容紅烏龍的品質特色,茶人洪飛騰先生所寫「紅色茶湯鮮果香,甘醇回味撲鼻樑,一心二葉手工採,冷泡滋味透心涼」最為傳神。 今將紅烏龍的特色說明如下:

1. 紅烏龍外觀形狀為半球型色澤暗紅帶有光澤。

2. 茶湯 水色琥珀橙紅,明亮澄清有如紅茶的茶湯色澤,滋味卻是烏龍茶風味。

3. 茶質厚重具熟果香,滋味醇厚圓滑、富有活性、耐泡、甘醇,為冷泡茶的上選材料。紅烏龍生津止渴在泡沫茶飲和茶飲料市場極具發展潛力。

4. 紅烏龍屬於發酵程度重、著重烘焙之烏龍茶,強調的是茶湯滋味的甘醇與水色,可 帶有 輕熟香,但不能有重熟味或焦味之產生。長久存放較不易變質,可當陳年茶典藏。

5. 茶菁條件不易受到季節、品種,病蟲害等因子限制,茶園是項安全、衛生的茶類可不噴施農藥,適合在各季節及有機茶園推展。

6. 紅 烏龍 係結合烏龍茶與紅茶之加工特點與品質特色所新創製出來的特色茶,發酵程度可說是目前烏龍茶類中最高的。

7. 紅烏龍異於烏龍茶類最大的特點,是加工製程簡易,不必熬夜製茶,著重在萎凋與攪拌過程,具烏龍茶類革命性的改變,製程新的突破。

六 . 結 語

  台灣號稱「烏龍茶王國」,烏龍茶不僅是台灣的驕傲,更重要的是台灣把烏龍茶的產製技術發揮到極致,創製出「半球形包種茶」的新方向與新技術。然而台灣也把這新技術、新方向全盤外移到越南、中國大陸、泰國、印尼等地,此不僅令人一則以喜,更令人一則以憂,喜的是台灣人把烏龍茶加工技術發揮到極致,發揚到全世界,憂的是對台茶的發展造成嚴重的衝擊。面對這些衝擊吾人認為台灣茶類朝向多元發展,建立茶區特色是可以思考的方向,特別是朝向安全、衛生、無農藥殘留的茶類發展,值得大力推廣,而蜜香茶和紅烏龍就是最佳的選擇。目前這兩項茶類加工技術均可進行技轉,有興趣的業者歡迎向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連繫。

圖說

01 紅烏龍外觀

01 紅烏龍外觀

02 紅烏龍包裝

02 紅烏龍包裝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1-01-17:1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