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月(第259期)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1]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南韓申請韓式泡菜為世界文化遺產成功
2013 年 12 月 5 日聯合國正式通過南韓以「辛奇」為名稱的韓式泡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其相關點如下:
(一)南韓的老百姓習俗上在冬季來臨前,家族的成員或鄰居們會集聚在一起,以大白菜、蘿蔔、辣椒、大蒜等為原料,大家一起動手醃製未來一年所需的韓式泡菜。因此,南韓當局以凸顯朝鮮族所具有醃製越冬泡菜的文化,得以發揚鄰里共享的精神,並且達到加強南韓國人彼此間之認同感及歸屬感為理由,將此韓式泡菜以韓文發音的(辛奇)為名稱向聯合國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的註冊,並於 2013 年 12 月 5 日獲得許可。
(二)南韓的「辛奇」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的主要影響為:
1. 就南韓國內而言,辛奇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可以促進南韓的老百姓對於製做韓式泡菜的傳統習慣的重視,也可以透過「動手做」等活動方式,實現增加南韓國民彼此間之交流,以及吸引外國人到南韓觀光的賣點外,最值得注目的是南韓的辛奇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配合南韓農林畜產食品部(相當於我國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 2013 年 10 月公布「農業農村食品產業發展五年計畫」的政策措施,將 2012 年辛奇外銷金額 56 億美元,於 2017 年以達到 100 億美元為努力目標,以期近幾年來南韓與世界各國積極簽訂 FTA ,而使南韓農業所遭受到的為害程度降至最低外,更希望能經由促進城鄉交流等方式達到促進農村活性化及提高農民所得等政策目標。
2. 就南韓的鄰國而言
( 1 )北韓的老百姓絕大多數是朝鮮族,與南韓的老百姓是同文同種,且均有製造辛奇的習俗;處於南韓與北韓未取得共識的情況下,南韓以該國的名義申請辛奇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獲得聯合國承認的結果,將對於南北韓的朝鮮族彼此間的親情及努力朝向統一之途的努力,投下相當深遠的負面影響。
( 2 )中國大陸的老百姓(尤其是屬於中國大陸國民的朝鮮族人)對於南韓未知會中國大陸的情況下,主動向聯合國申請辛奇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為嗤之以鼻,因為他們認為南韓的心胸狹小,以為地球上只有南韓的老百姓是朝鮮族人,忘了其他國家或地區也有許多朝鮮族人均有製造越冬所需之辛奇的習俗。尤其是處於近十年南韓平均每年需要向中國大陸購買 20 萬公噸的辛奇(每年有超過百萬人次的南韓老百姓以乘坐遊輪的方式到中國大陸旅遊,順便申請每人可以攜帶 50 公斤的辛奇進入南韓國境的數量,未列入此項統計數據內),而南韓近十年來平均每年出口的辛奇僅約 3 萬公噸的實情下,聯合國同意辛奇為南韓所屬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決定,值得商榷;尤其是在「南韓辛奇的輸出貨源,可能是中國大陸所生產的辛奇」的冷笑話中,所隱藏的內涵,似乎說明南韓申請辛奇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結果是表面上很風光,暗地裡屬於頗遭他人非意的行為。
2. 日本研訂未來十年的農林水產政策改革方針
日本的農林水產業地域活力創造本部(此處所稱之「本部」,相當於我國俗稱的「專案小組」,其負責人為安倍晉三首相)於 2013 年 12 月 10 日召開「農林水產業地域之活力創造計畫」會議,訂定日本未來十年的農林水產政策方針,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此會議是將農林水產省各單位針對其所主管的業務進行檢討及對於未來施政的意見予以彙整後,希望能以擴大日本國內外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建構可以提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供需架構、強化農業生產現場的活力、維持並發揮農業所具有的多方面機能等四大政策方針,為未來十年日本農業政策施政的主軸,以期能實現所得倍增、建構強大的農林水產業及充滿活力的農山漁村等願景。換言之,農林水產省為了執行「食料農業農村基本法」所賦予每 5 年訂定並且執行「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的重責大任,將以此次的會議紀錄為基礎,開始研擬預定自 2015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的「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相關事宜。
(二)此次的會議紀錄是以「針對各地域現場之實地需求」的立場,確認全文約有 5 萬字的「農林水產業地域之活力創造計畫」內容之可行性,以期未來在研擬新的「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時,能有妥適的施政方針可資助。換言之,日本人口的老化及少子化現象愈嚴重、世界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貿易量值連年持續增加、食品安全相關事宜愈來愈受世人關注的趨勢下,農林水產省希望能以( 1 )由促進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輸出,努力推展農產品的地產地消政策、充實食育政策的內涵等方式,建構符合日本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需求的架構。( 2 )繼續推展六級產業化政策。( 3 )以充分活用農地中間管理機構等方式,達到改革農業結構及降低生產成本的政策目標。( 4 )檢討經營所得安定對策及創設日本型直接給付制度。( 5 )促進農山漁村的活性化。( 6 )林業的產業化成長。( 7 )日本水產的復活。( 8 )東日本大震災的復興。( 9 )農業邁向產業化成長時農協所應肩負的任務等九大項,作為推展未來十年的農業政策施政方針,以期日本的農業能夠永續發展。
3. 日本農商高職二校合作開創學以致用的新嘗試
日本山形縣山西町的縣立置賜高農及該縣米澤市的縣立米澤高商二校,於 2013 年開始合作,希望由高農學生提供其所生產的稻米與高商學生進行共同販售的新教學方法,以期能使學生早日體驗市場實際運作經驗,老師可以獲得教學相長的良策,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置賜高農擁有相當優秀的稻米生產技術,且歷年來常在全國性及地方性的各種稻米生產的田間管理、成本控制、品質等方面的比賽中,屢獲佳績,可惜的是,歷年來該校學生農場實習課時所生產的越光米未能在市場販售,令人婉惜。此外,米澤高商的學生常感嘆在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缺乏實務練習的機會。因此,高農的鈴木貴志老師突發異想,拜訪高商的西塚智之老師並且尋求兩校合作的機會後,自 2013 年 7 月開啟兩校合作的契機。
(二)此項具有創意且頗受日本的教育界及廠商關注的新教學合作實驗,是自 2013 年 7 月起,兩校以鼓勵的方式,募集兩校高三年級的學生主動參與此項新的實驗性教學合作計畫,其主要活動的內容及方法為:( 1 )鼓勵參與活動的學生互相拜訪、到學校及實習農場參觀等可以互相交流的機會,促進彼此間的情誼。( 2 )聘請具有實務經驗或現今仍然在職場上工作的學者專家,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相關農產品的標示及品質檢驗、進出口貿易流程及應注意事項、稻米等農產品的產銷架構、現今國際重要經貿發展趨勢等課程的講解。( 3 )尋找當地願意提供實務操作練習場所的廠商進行實務實習,以期能達到學以致用,並提早體驗職場生涯等教學相長的目的。( 4 )此項實驗如果能夠符合預期性教學目的的話,預定兩年後配合該縣外銷廠商辦理外銷業務的機會,讓兩校的學生以實習的方式,將學校及山形縣所生產的優質稻米,外銷到我國等國外市場。
4. 全球糧食浪費驚人!耗食可養 20 億人
全世界每年在生產和消費中浪費掉的糧食高達 13 億噸,其中包括全球生產的 30% 穀物、 40% 到 50% 的塊根作物、水果與蔬菜、 20% 的肉類與乳製品,以及 30% 的魚類。估計這些糧食可以養活 20 億人。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IFAD )和世界糧食計畫署( WFP )共同發起了一個全球性的計畫,以減少糧食的損失和浪費。
FAO 在 2013 年 12 月 23 日公布的一份新聞公報中指出,此一為期 3 年、資金總額為 270 萬美元(約合新臺幣 8,088 萬元)的計畫旨在減少發展中國家因基礎設施不足以及技術欠缺,而在糧食收割、加工、運輸、貯藏等方面產生的損失。
這個計畫並將把重點放在減少對小農造成嚴重影響,以及在確保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穀物和豆類作物的損失,例如玉米、稻米、豆類等。
根據世界銀行、糧農組織和英國自然資源研究所 2011 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僅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年損失的穀物價值就高達 40 億美元(約合新臺幣 1,198 億元),這些糧食至少可滿足 4,800 萬人一年的最低糧食需求。因此,該專案還將就確認糧食損失的關鍵環節及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在 3 個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烏干達進行實驗。
本專案計畫由瑞典國際發展合作署( 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 SIDA )資助,不僅將有助於解決因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而導致的食品需求的增加,落實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中消除饑餓目標的迫切需要,還可促進永續發展。
據統計,全球每年生產損失和浪費掉的 13 億噸糧食需耗費 250 立方公里的水、 14 億公頃的土地,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 33 億噸。
5. 反世貿亞太農民組織場外抗議
世界貿易組織( WTO )第 9 屆部長會議於 2013 年 12 月 5 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除了會場內因印度拒絕農產品補貼規則而使談判陷入僵局,會場外也聚集了反對世貿協定的抗議者。
來自印尼「青年團結節日」( YSF )的學生要求印尼政府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他們一邊高喊「解散 WTO 」、「摧毀帝國主義」及「美國帝國主義者是頭號恐怖分子」等口號,一邊揮舞鞋子,象徵他們抵制 WTO 背後的美國勢力。該組織成員哈山( Hasan Harry Sandy Ame )表示,會議中 3 項與印尼農業有關的政策都將威脅印尼農民的生命;並指稱「沒有一條 WTO 協議是對印尼民眾有利的。這只會讓我們邊緣化。所有協議都只是美國企圖控制國際貿易的方式。」
來自泰國的「關注南半球」( Focus )組織執行長索隆( Pablo Solon )則表示, WTO 協議只有利於那些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企業。他說:「 WTO 最初成立的宗旨是要促進貿易、刺激經濟成長並減少貧窮。但如今已過了 18 年,我們都沒看到這些事情實現。」
印尼農民聯盟( SPI )的伊克萬( Mohammed Ikhwan )表示,他們已不再相信 WTO 貿易談判能帶來改變,也預測 2013 年的會議將如往年一樣以僵局告終。
據國際女性聯盟( IWA )網站資訊,在會場外進行抗議的還有來自各地的女農組織。她們高喊「垃圾 WTO !」口號,並表示新自由主義不僅犧牲了各地女農的生命,讓女性處境逐年惡化之外,也使各國的糧食自給計畫淪為空談。
印尼女農組織( SERUNI )表示,印尼政府與企業聯手掠奪土地,儘管當地女農奮力捍衛她們耕種的土地,卻仍敵不過大企業和政府派出的部隊及武裝分子,只能被迫離開耕種的土地。亞太女性法律與發展論壇( APWLD )指出,女性占了 70% 的亞洲農業勞動力,但這些女農中,只有不到 5% 擁有她們所耕種的土地。
來自南韓的韓國女農協會( KWFA )也到場抗議。她們 5 日於會場外安排了紀念儀式,以花束和蠟燭紀念一位韓國農民李京海( Lee Kyung-hae )。李京海在 2003 年的 WTO 坎昆會議上以小刀自殺,以此表達對 WTO 的反抗。
6. 第 24 屆美國 - 中國大陸商業貿易聯席委員會農業方面之進展
美國農業部長 Tom Vilsack 於 2013 年 12 月 23 日公布與中國大陸在第 24 屆商業貿易聯席委員會( U.S.-China Joint Co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JCCT )一系列貿易問題上獲得的進展。該委會是為了解決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及投資問題的最高層級雙邊論壇,本屆會議由美國商務部長、貿易代表及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共同主持。
Vilsack 部長表示,渠與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等中國領導人的討論奠定了今後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永續發展等議題,以及擴大美國農民和牧農出口機會的基礎。
在中美商貿聯席委員會中,討論了包括牛肉和園藝產品市場進入、生物技術產品審批流程以及美國 4 個州產品因禽流感暫停輸入中國大陸等農業最優先的問題。
在牛肉市場進入方面,美國和中國大陸達成共識,繼續對話,並打算在 2014 年年中恢復市場准入。
在園藝方面, Vilsack 部長重申將為華盛頓州蘋果、加利福尼亞州的柑橘重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找出一條路。
在生物技術方面, Vilsack 部長表達了請中國大陸簡化生物技術產品的審批程序的需求,並提出承諾,將開始對生物技術產品的審查實施先驅計畫。中國大陸也同意討論美國關切在申請生物技術產品許可時,有關使用活性種子的條件。
在因應禽流感方面, Vilsack 部長將解除因禽流感而禁止中國大陸家禽輸入美國的禁令。中國大陸則回應表示,他們正在分析美國農業部提供的信息。
在與中國大陸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單獨討論時, Vilsack 部長表示將修正瞭解備忘錄中農業領域科技合作的建議。
雙方還承諾在 2014 年將藉由美國與中國大陸農業和糧食夥伴關係( AFP )的支持,舉行第二次高階農業研討會。最近成立的 AFP 還組織了揭幕酒會歡迎 Vilsack 部長的到訪,以及美國和中國大陸的農業企業領導人和高層中國大陸政府官員。
7. 中國大陸超過 3 百萬公頃的土地汙染嚴重致無法耕種
中國大陸政府官員 2013 年 12 月 30 日表示,大約 3,330,000 公頃( 8 百萬英畝)農地因過於汙染致無法種植作物,凸顯出經過 30 年的工業快速發展,農業面臨的風險。
擔心突然遭遇汙染的威脅,中國一直處於改善其都市環境的壓力。然而當政府試圖扭轉多年來被都市和工業侵占並確保糧食供應以應付不斷增長的人口時,農村地區的清理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大陸土地和資源部副部長表示,中國大陸決心糾正問題,並承諾進行一年百億人民幣的先驅計畫,俾恢復受汙染土地和地下水供應。
中國大陸受汙染土地的面積相當於比利時大小。副部長表示,當政府下定決心防止有毒金屬進入食物鏈時,將允許這些土地不再種莊稼。他進一步指出,在過去曾有過關於鎘汙染的大米新聞報導,現在這類問題已被嚴格禁止。
2013 年,檢查人員發現在南方城市廣州銷售的稻米,其中鎘的含量為危險水準。而這個稻米是種植在河南,一個主要產生重金屬區域。
中國決心從它的土地儘可能的多擠壓出食物和資源,於是把成千上萬的農場推往化工廠、礦山等重工業附近,因而提高了汙染的風險。由於糧食安全仍是最迫切的問題,中國大陸決心確保至少 1 億 2,000 萬公頃( 2 億 9,500 萬英畝)的土地給農業,此即為「紅線」的政策。汙染土地的恢復是政策的一部分。
大陸政府土地調查顯示,有毒金屬的痕跡至少可追溯到一個世紀前以及 20 世紀 80 年代禁止農藥時,政府研究人員表示,中國大陸的土壤中可能高達 70% 有問題。
註 [1] 已退休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