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迷霧中的王者─帝雉

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高貴珍

  您是否注意到新臺幣 1,000 元鈔票的背面有兩隻相依相伴的鳥類圖案呢?這是臺灣的特有種鳥類 ─ 帝雉。帝雉棲息於海拔 1,800 ~ 3,800 公尺常雲霧環繞的高山地區,牠們生性害羞且機警,只有在迷霧出現或小雨過後的森林邊緣,方能探得牠們華麗的外表和雍容的姿態,因此被喻為「迷霧中的王者」。

  1906 年,英國探險家古費洛( Goodfellow )從鄒族原住民的頭飾發現兩根長而豔麗的黑色尾羽,相間著白色橫紋,令他感到相當驚奇,便帶回英國請學者格蘭特( Ogilive-Grant )協助鑑定。當時格蘭特誤認為這和日本天皇飼養的雉雞相同,便用「天皇」的日文「 mikado 」將其命名為 Mikado Pheasant ( Syrmaticus Mikado ),翻成中文即為「帝雉」。帝雉在分類上屬於雞形目雉科長尾雉屬,雌鳥體長 46 ~ 52 公分、全身褐色,雄鳥體長約 72 ~ 87 公分、全身亮黑色及寶藍色羽裳,眼眶旁一圈的鮮紅膚色,長而明顯的黑色尾羽具有相間白色橫紋,是最容易辨識的特徵。為了符合分類原則,現在多稱呼牠為「黑長尾雉」。黑長尾雉的棲息環境為針、闊葉混合林和針葉林下層,牠們取食的對象相當廣泛,包括植物的花、果、嫩芽及種子,以及蚯蚓或小型昆蟲。

  每年 3 月是黑長尾雉的求偶期,雄鳥會炫耀自己的羽毛以求得雌鳥青睞,如果遇到競爭者還會互相打鬥,直到分出高下。當黑長尾雉成對活動時,雄鳥彷彿護花使者般環顧四周,緩緩地跟隨雌鳥,讓雌鳥安心覓食。若碰上危險或發現入侵對象,雄鳥會挺胸昂首、快速搧動雙翅並發出急促的警戒聲嚇阻敵人。約 4 ~ 8 月開始進入黑長尾雉的繁殖期,牠們會選在岩石下或其他極為隱密的地點,以枯枝落葉襯底築巢。

  黑長尾雉美麗的尾羽是愛鳥人士的焦點,也是盜獵者覬覦的目標,一旦雄鳥失去尾羽,等同失去了吸引雌鳥的能力、減少繁殖的機會,甚至可能喪失性命;而森林面積減少、棲地破碎化等因素,也導致黑長尾雉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族群量稀少,只有在較少人為干擾的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可見其蹤影。 1989 年野生動物保育法通過後,農委會將黑長尾雉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由野生動物保育法加強保育措施,禁止騷擾、虐待、獵捕、開發及非法貿易 … 等行為,有效維護其棲息環境及生存空間,使族群得以順利繁衍。

  位於臺灣中部的大雪山因為可以近距離觀察黑長尾雉、藍腹鷴等稀有鳥類而享有盛名。在過去的調查研究報告中,以 2013 年國際賞鳥大賽記錄到最多鳥種( 154 種),如此豐富的鳥類資源吸引許多愛鳥人士和遊客在大雪山林道旁長時間守候,只為拍攝記錄黑長尾雉和其他鳥兒的芳蹤。為了減少人為干擾,讓野生動物安心地在大自然生存,林務局加強推廣「賞鳥五不曲: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及不捕捉」,希望透過生態保育觀念的提升,落實全民生態保育工作,使黑長尾雉和其他野生動物的命運不再如迷霧渺茫。

黑長尾雉雄鳥(盧致華攝)

黑長尾雉雄鳥(盧致華攝)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5-23:30,581